[实用新型]二相交流电子自动控制电磁推动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156005.9 申请日: 2014-04-01
公开(公告)号: CN203770490U 公开(公告)日: 2014-08-13
发明(设计)人: 翟厚众 申请(专利权)人: 翟厚众
主分类号: F16D65/14 分类号: F16D65/14;F16D121/20
代理公司: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代理人: 林弘毅;聂汉钦
地址: 210004 江苏省南京市***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相交 流电 自动控制 电磁 推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制动机构的电磁驱动装置,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制动机构的驱动装置多数是采用液压推动器或电磁铁,一般由油缸、活塞、油阀、油路、推杆、推块、驱动电机或电磁铁及控制盒组成。现有的液压推动器或电磁铁在技术上存在以下不足:1)结构复杂,体积大,笨重,制造成本高;2)需经常更换液压油,密封垫多且易失效,维修麻烦;3)安全性能差,推动器在吸合状态时,常发生所吊重物溜钩现象;4)起动释放时间长,不能与电机良好配合;5)允许动作频率低,不适用于频繁工作的场合;6)电磁铁线圈容易烧坏,增加了维护成本;7)不便于智能控制;8)温升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节能型的二相交流电子自动控制电磁推动器,克服现有的液压推动器和电磁铁存在的不足,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二相交流电子自动控制电磁推动器,包括上缸筒和下缸筒,上缸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盖和下盖,下缸筒通过下盖与上缸筒连接,上盖、下盖、上缸筒、下缸筒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为一体;上缸筒和下缸筒具有中空的内腔,线圈置于上缸筒和下缸筒的腔内;线圈中间设有衔铁,衔铁的一端与推杆连接,推杆贯穿上盖与杆接头连接;下缸筒的下端设有尾座,尾座和杆接头分别与制动机构相连;下缸筒中设有控制盒,控制盒的两根出线接线圈,另两根出线接电源,其内装有电路元件,分别构成励磁电路和控制电路。

所述励磁电路的组成为:压敏电阻与降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并接在电源上,降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第一至第四二极管接成整流桥,整流桥与第五二极管串联后与线圈并联,第六二极管并接于线圈。

所述控制电路的组成为:单向可控硅与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并联,线圈与单向可控硅串联后并接在电源上,单向可控硅的触发极与第八二极管、第二电阻、触发管串联接在第二电容的结点上;第二电容、第三电阻和第七二极管串联后并接在电源上;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在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的结点上,发射极接电源一端,基极与第四电阻、稳压管串联接在第三电容和第五电阻的结点上;第三电容与第六电阻、第四电容并联,再与第五电阻、第七二极管串联后连接于电源。

所述上盖顶部于推杆外围设有避震垫,所述避震垫和推杆之间设有卡簧,所述避震垫和推杆之间、上盖与推杆之间设有铜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a)制造简单,体积重量减小一倍,制造成本降低一倍。

b)动作灵敏,起动释放时间短,能与电机良好配合。

c)工作频率达3000次/小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d)无经常换油之苦,无污染。

e)不用密封垫,不会因密封失效产生故障。

f)起动电流小,保持电流甚微,线圈使用寿命长,节电90%以上。

g)吸合性能好,安全系数高。

h)电磁控制,便于智能控制。

i)行程长,可配用在较大的制动力矩的制动器上。

j)电子线路板内置,可用于防暴制动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1的序号说明:(1)、杆接头;(2)、推杆;(3)、卡簧;(4)、避震垫;(5)、铜套;(6)、上盖;(7)、固定螺栓;(8)、上缸筒;(9)、线圈;(10)、衔铁;(11)、下盖;(12)、下缸筒;(13)、控制盒;(14)、尾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上盖6、下盖11、上缸筒8、下缸筒12用固定螺栓7固定成一体。线圈9置于上缸筒8和下缸筒12的腔内。杆接头1、推杆2和衔铁10组成一体,衔铁10能在上盖6、下盖11和线圈9的孔内上下运动。下缸筒12通过下盖11与上缸筒8连接,下缸筒12内设有控制盒13,下端设有尾座14,尾座14和杆接头1与制动机构的不同部位相连,尾座14和杆接头1的结构符合制动机构连接标准。为降低杆接头1对上盖6的冲击,还设有卡簧3、避震垫4和铜套5。避震垫4设在上盖6顶部于推杆2外围,用于杆接头1与上盖6之间的避震。卡簧3设在避震垫4和推杆2之间,用于固定避震垫4的位置。铜套5设在避震垫4和推杆2之间、上盖6与推杆2之间,用于减小推杆2与周围结构之间的摩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厚众,未经翟厚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6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