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合热加工有机物料过程中的深度抽提提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7196.0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4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存;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国存 |
主分类号: | C10G31/06 | 分类号: | C10G31/0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3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热加工 有机 物料 过程 中的 深度 提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人为混合热加工有机物料过程中的抽提提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热加工有机物料过程中的深度抽提提纯装置。
背景技术
人为混合热加工有机物料过程是:刻意地将两种以上物料混合在一起所形成含有有机物的混合料液并进行加热和搅拌而形成其它产品的过程,例如:
以润滑油和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将其混合而形成混合料液,经过受热、搅拌的加工过程,而生产粘度指数改进剂产品。
以润滑油和能改善润滑油性能的物质为原料,将其混合而形成混合料液,经过受热、搅拌的加工过程,而生产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如分散剂、清净剂、抗磨剂等。
以高分子矿物油和硫化橡胶粉为原料,将其混合而形成混合料液,经过受热、搅拌的加工过程,而生产液体橡胶产品。
以含有胶质的润滑油油料和吸附剂为原料,将其混合而形成混合料液,经过高温受热、搅拌的加工过程,而得到高效完成吸附使命的吸附剂副产品和纯净度更高的润滑基础油主产品。
现有技术的混合热加工有机物料大部分是在敞口常压(约100000帕)下的加热罐内完成,因此有机物料既通过热量而完成其加工过程,同时还将遭受来自于热量的热解破坏而使其综合品质下降。
常规下混合料液在受热搅拌的加工过程中,相对的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所得产品的混溶性或者吸附净化性越好,但是其内有机物料所遭受的热解破坏和高温氧化越严重,由此使所得的产品闪点低、色度深、挥发性气味大、抗氧化性能次。
形成上述弊端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热解破坏而使混合料液中产生了小分子(较相对大分子小的分子)组分,而作为有机物的常规特性而言,分子量越小,闪点越低、挥发性气味越大。分子量越小,抗氧化性能越差而导致产品的色度大幅加深等弊端,因此将混合料液中小分子组分与混合料液进行高效分离,是提高混合料液终端产品品质的最好方法。
虽然在当前吸附净化润滑基础油场合出现了在较高的温度下实施真空减压抽提技术,但是该技术只能将分子质量很小的组分在混合加热容器内进行汽化而发生一次相变做功,并以膨胀数倍体积的物态变化由混合加热容器上端的排气口以气相物态排出,由此膨胀数倍体积的抽出物(被汽化的小分子组分)必然大幅抵消用于真空减压抽提的真空度而使混合加热容器之内的真空度大幅下降,不能将分子质量较小的组分实现深度抽提分离,使所得的润滑基础油产品仍存在闪点低、色度深、挥发性气味大、抗氧化性能差等弊端,由此该技术至今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混合料液的加工工作温度,使热加工过程中混合料液之内因热解而产生的相对小分子组分,在混合加热罐的气相空间内实现两次相变并与相对大分子的混合料液实现高效分离的混合热加工有机物料过程中的深度抽提提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热加工有机物料过程中的深度抽提提纯装置,包括:内置搅拌机构并具有进料管和排料管的混合加热罐、温度调节器、顶层抽提口、顶层抽提管线、单向阀、参与提供真空减压动力的真空泵,所述混合加热罐是一个由下端封头、中间筒体和上端锥形体罐壁组成的立式结构容器;在所述混合加热罐内的中下部盛装有混合料液;在所述混合加热罐内混合料液上方气相空间的中上部设置有引流器,引流器进口呈向上角度设置,引流器出口穿越混合加热罐的罐壁,通过引流管与液相抽出物储罐的上端口连通;在所述引流器进口上方的气相空间内,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是螺旋式冷凝器、板式冷凝器、列管式冷凝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突出的特点:
通过在真空减压工况下内置引流器的混合加热罐以及设置于引流器进口之上的冷凝器,使热加工过程中混合料液之内因热解而产生的相对小分子组分,在引流器进口之上冷凝器的作用下,通过两次相变并与相对大分子的混合料液实现高效分离,由此使混合加热罐之内保持较高的真空度,在较高真空度的作用下,使混合料液经历深度抽提提纯净化,使最终形成的大分子主产品(抽余物)具备闪点高、色度浅、挥发性气味小、抗氧化性能好等优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引流器进口至冷凝器之间的气相空间内设置有与混合加热罐内壁连接的上口大下口小的圈形引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引流器进口至混合料液液面之间的气相空间内,设置有上端与进料管的出口连通、下端呈簸箕状出口、整体呈层叠盘旋的螺旋汽化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国存,未经吴国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7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鲢鱼糜制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橄榄油蛋卷酥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