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氙灯老化试验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7597.6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8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万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氙灯 老化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环境试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氙灯老化试验箱。
背景技术:
由于氙灯发出的光线具有与太阳光光谱能量分布相近的特点,因此采用氙灯模拟太阳光对复合材料在实际使用中遭受的光照老化情况进行测试,为各个行业的人员在研发设计过程中提供了相应的环境模拟和测试数据,具有实际参考意义。但现有的氙灯老化试验箱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功能单调,只是具备模拟太阳光照射的单一功能,且照射时只能针对复合材料的正面,复合材料的背面则完全照射不到,试验的结果缺乏准确性。
二是操作复杂,需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查验校正,并且设备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模拟试验稳定、精确的氙灯老化试验箱。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氙灯老化试验箱结构包括一箱体,箱体的正面设有转动连接的箱门,箱体的内部设有导热室和试验室,导热室的上下两端各安装一颗氙灯,试验室设在导热室中并置于两颗氙灯之间,每一颗氙灯连接一个独立的电源,导热室的下方设有冷凝器和加湿器,冷凝器和加湿器通过管道分别导通接入至试验室的左右两侧,箱体的表面嵌装有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的试验室中间设有置物架,置物架的中央位置夹藏有一探测头。
所述的导热室呈倒凹形结构,导热室在其左右两底边分别联接有风机。
所述的控制面板置于箱门的右侧,控制面板分别与冷凝器、加湿器、探测头、风机、电源相连。
所述的箱门上开设有观察窗,能够直观方便的查看试验室的工作情况,在观察窗的旁侧还固定有把手。
所述的箱体正面和侧边均开设有百页窗,其中正面的百页窗开设于箱门的下方,侧边的百页窗开设于箱体的上方,均衡散热效果更好。
通过这样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在导热室的上下两端各安装一颗氙灯,能够更加全面的照射到试验室中的待测复合材料,相比于单一氙灯所带来的局限性和试验结果的偏差,更具进步。导热室两底边的风机能够抽掉氙灯工作时散发的热量,使试验箱内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配合冷凝器和加湿器,能够模拟更多的气候环境,可以更好地分析复合材料的可靠性,老化测试效果更为真实全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门,3、观察窗,4、把手,5、百页窗,6、控制面板,7、导热室,8、试验室,9、氙灯,10、电源,11、冷凝器,12、加湿器,13、管道,14、置物架,15探测头,16、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在正面和侧边均开设有百页窗5,箱门2转动连接于箱体1的正面。箱体1的内部设有导热室7,导热室7的上下两端各安装一颗氙灯9,每一颗氙灯9对应连接一个电源10,可以独立的对氙灯9进行开关或调整,而不会相互影响,可控性和操作性强,导热室7的下方设有冷凝器11和加湿器12,冷凝器11和加湿器12通过管道13分别导通接入至试验室8的左右两侧,导热室7呈倒凹形结构,导热室7在其左右两底边分别联接有用于带走氙灯9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的风机16。试验室8设在导热室7中并置于两颗氙灯之间,试验室8中间设有置物架14,置物架14的中央位置还夹藏有一用于探测氙灯9工作时辐照强度的探测头15。
置于箱门2右侧的控制面板6分别与冷凝器11、加湿器12、探测头15、风机16、电源10相连,箱门2上开设有便于查看的观察窗3和开关的把手4。
工作时,将待测的复合材料放于置物架14上,关上箱门2,通过控制面板6设定相应的试验参数,如氙灯9的光辐照射时间,照度大小等,且可以通过冷凝器11或加湿器12经管道13向试验室8输送冷气或湿气,以改变单一的模拟试验环境,以进行模拟复杂气候的综合条件,最后由探测头15将测试的数据输送回控制面板6,风机16同时将导热室7中的热量抽离开来,保持导热室7处于一个稳定的工作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老化测试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万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万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7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保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