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清洗的路基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7772.1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邹大成;魏东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H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清洗 路基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基路面,尤其是一种自动清洗的路基路面结构,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居住在城市中。城市建筑业的兴旺使城市道路路面上的灰尘增多,城市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各种机动车车辆的行驶将这些灰尘扬起后增加了城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空气污染物。
现有清洗城市道路路面灰尘的途径有下雨冲洗、清洁工人清扫和洒水车洒水清洗。下雨清洗是自然过程,不需要消耗人力和物力,干净且没有扬尘扬起,但是泥水过多,雨水之后排水通道四周会沉积很多泥水;清洁工人的清扫可以有规律并根据路面灰尘的多少而进行,其缺点是清扫过程使细小灰尘扬起,不仅影响行人的健康,而且影响清洁工人的健康,同时需要的人员数量大,清扫效率低;洒水车洒水清洗可以有规律并根据路面灰尘的多少将灰尘冲洗干净,其缺点是需要安排足够多的洒水车,消耗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加剧各种机动车已经造成的路况拥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清洗的路基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路基路面人工清洗效率低、洒水车洒水清洗成本高,造成交通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清洗的路基路面结构,包括路基、排水通道和车道,所述车道设置在路基最顶层,其特征是:所述车道下方依次设置有沥青砼层一、粘油层、沥青砼层二、透层油层、碎石层和宕渣垫层;所述路基两侧浇筑有混凝土垫块,混凝土垫块内固定竖立有水泥平石一;所述水泥平石一旁边横放有水泥平石二,水泥平石二旁边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面还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水泥平石一上面安装有水管架,水管架上面设置有水管。
所述水泥平石二下方设置有30mm水泥砂浆层。
所述水管面向车道一边设置有喷孔。
所述碎石层高度为300mm。
所述宕渣垫层高度为750mm.
所述沥青砼层一为细粒式沥青砼,厚度为40mm。
所述沥青砼层二为中粒式沥青砼,厚度为6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采用喷水方式对车道进行定期自动清洗,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路基路面人工清洗效率低、洒水车洒水清洗成本高,造成交通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清洗效率高和节省人力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清洗的路基路面结构的结构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管的结构布置图。
图中:1、车道,2、沥青砼层一,3、沥青砼层二,4、粘油层,5、透层油层,6、排水通道,7、活动盖板,8、水泥平石二,9、水管架,10、水泥平石一,11、混凝土垫块,12、碎石层,13、宕渣垫层,14、水管,15、喷孔,16、路基,17、水泥砂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清洗的路基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6、排水通道6和车道1,所述车道1设置在路基16最顶层,所述车道1下方依次设置有沥青砼层一2、粘油层4将沥青砼层一2和沥青砼层二3粘结起来、沥青砼层二3、透层油层5通过下渗将下方垫层内间隙填满同时起到固结作用、碎石层12和宕渣垫层13;所述路基16两侧浇筑有混凝土垫块11,混凝土垫块11内固定竖立有水泥平石一10;所述水泥平石一10旁边横放有水泥平石二8将水泥平石一10挤住固定,水泥平石二8旁边设置有排水通道6,所述排水通道6上面还设置有活动盖板7用来透水;所述水泥平石一10上面安装有水管架9,水管架9上面设置有水管14。
水泥平石二8下方设置有30mm水泥砂浆层17;水管14面向车道1一边设置有喷孔15。
碎石层12高度为300mm;宕渣垫层13高度为750mm;沥青砼层一2为细粒式沥青砼,厚度为40mm;沥青砼层二3为中粒式沥青砼,厚度为60mm。
当路面要清洗时,向水管架9上面的水管14注水,并施加压力,水管14内的水受到压力后通过喷孔15喷出,由于喷孔15面向车道1,水被喷到车道1表面对路面进行清洗,清洗之后水通过活动盖板7进入排水通道6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7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堆叠管芯之间的螺旋形螺旋电感器
- 下一篇:电路装置及PCB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