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直流远程供电技术的节能型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8205.8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7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沈庆宏;王斌;张勇;丁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晓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G09F9/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直流 远程 供电 技术 节能型 led 可变 信息 标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型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直流远程供电技术的节能型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所需电能从发电厂或周边的高压电网引出,经过变电所的低压变压器,以交流形式通过电力电缆向其供电。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由于线路压降大,因此需要增加必要的稳压设备。同时,为避免交流电缆对可变信息标志系统等设备通信电缆的干扰,需采用另行挖沟铺设的形式,进而造成施工成本的大幅增加,这将为日后设备维护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供电系统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需要开发新一代的节能型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采用直流远程供电技术的节能型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它将新一代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超节能特征与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电源转换效率,削减了施工成本以及维护费用。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直流远供发送单元1、复合电缆2、远供防雷配电单元3、直流斩波器单元4、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和节能F屏6,直流远供发送单元1通过复合电缆2与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连接,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内设置有远供防雷配电单元3,直流斩波器4与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嵌接在一起,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的一侧设置有节能F屏6。
所述的远供防雷配电单元3壳体为铝制材料制成。
所述的直流斩波器4的额定工作温度为-40℃-85℃,纹波噪声小于100mV。
所述的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的背部设置有散热片5-1,其箱内可以安放3套局端设备5-2,单套局端设备5-2的额定输出功率为3KW。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直流远供发送单元1通过复合电缆2向远端输出200-370V直流电压,并以直流形式向互通两个方向供电,通过直流斩波器4分别转换为2.8V红灯电压和3.8V绿蓝灯电压,向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供电,并驱动节能F屏6。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电源转换效率,降低了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的线路损耗,进一步突出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的超节能特征。而且,直流电压不会干扰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等设备通信电缆,从而避免了另行挖沟铺设所带来的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直流远供发送单元1、复合电缆2、远供防雷配电单元3、直流斩波器单元4、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和节能F屏6,直流远供发送单元1通过复合电缆2与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连接,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内设置有远供防雷配电单元3,直流斩波器4与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嵌接在一起,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的一侧设置有节能F屏6。
所述的远供防雷配电单元3壳体为铝制材料制成。
所述的直流斩波器4的额定工作温度为-40℃-85℃,纹波噪声小于100mV。
所述的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的背部设置有散热片5-1,其箱内可以安放3套局端设备5-2,单套局端设备5-2的额定输出功率为3KW。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直流远供发送单元1通过复合电缆2向远端输出200-370V直流电压,并以直流形式向互通两个方向供电,通过直流斩波器4分别转换为2.8V红灯电压和3.8V绿蓝灯电压,向门架式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5供电,并驱动节能F屏6。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电源转换效率,降低了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的线路损耗,进一步突出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的超节能特征。而且,直流电压不会干扰LED可变信息标志系统等设备通信电缆,从而避免了另行挖沟铺设所带来的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晓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晓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82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接口防尘盖
- 下一篇:电网多业务系统的一体化远程调控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