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8314.X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镜兔;任静;徐彩娟;徐龙;贝正海;阮少烽;胡丽芬;余玲;於君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26 | 分类号: | F16K1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控制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密封结构,属于流量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流量控制阀是一种能根据下游流量变化,自动调节阀口和阀口垫圈之间的开度,从而使下游压力稳定在规定范围内的阀门,因此,当下游负载所消耗的流量为0时,要求流量控制阀能迅速关闭以切断上下游之间的流道;现有的流量控制阀是依靠阀口垫圈平面和阀口平面的高度重合来达到这个要求的,因此对决定阀口垫圈平面和阀口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关零件的形位公差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否则就会关闭缓慢,关闭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关闭流道,大大提高了流量控制阀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易于制造、关断速度快的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密封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密封结构,它包括阀体、阀芯和阀口垫圈。所述的阀体的内腔设有一个隔板结构,隔板上开有一个作为流道的圆形阀孔,阀孔的周边制有一个作为阀口的凸起结构;所述的阀芯与阀孔在同一轴线上;阀芯在关阀力F和开阀力f的作用下可以沿轴线作上下运动;阀口垫圈与阀芯装配在一起,可随阀芯同步运动;当阀芯在关阀力F的作用下拉动阀口垫圈趋向于阀口,从而使流量控制阀关闭时,阀体内腔被分隔成独立、密封的进口压力腔和出口压力腔。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芯在与阀口垫圈相配合的一端制有一个凸形球面;所述的阀口垫圈中心位置制有一个与阀芯上的凸形球面相匹配的凹形球面。
所述的阀口垫圈中心位置制有一个通孔,阀芯可以穿过此孔使得其上的球面与阀口垫圈上的球面配合在一起形成活动的配对球面,因此阀芯与阀口垫圈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可以以配对球面的球心为迴转中心自由转动的。
所述的阀口垫圈在与阀口平面向相对的位置上制有一个柔性的环形橡胶垫,当其与阀口平面以一定的接触力均匀接触时可以迅速关断流道。
所述的阀口垫圈在其中心的球面上设置有一个突出于球面的、环形的密封圈,当流量控制阀在关阀力F的作用下关闭时,可以在配对球面上形成密封状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密封结构,当在关阀力F的作用下阀芯带动阀口垫圈趋于关闭时,由于阀口垫圈上的环形橡胶垫平面和阀口平面之间有一个较大的不平行度,所以在刚刚开始接触时是点接触的;在接触点,阀口给阀口垫圈以一个反力N;因为反力N偏离阀口垫圈的迴转中心,因此对阀口垫圈产生一个以配对球面的球心为迴转中心的转矩M;在M的作用下,阀口垫圈逐渐偏转,直至其上的环形橡胶垫平面与阀口平面完全接触,此时,阀口和环形橡胶垫之间在关阀力F的作用下立刻进入密封状态;由于阀口垫圈球面上所设置的环形密封圈的作用,此时在配对球面上同时形成密封状态,流量控制阀被完全关断。由此可见,由于阀口垫圈和阀芯所组成的组件所具有的自动调整能力,确保了流量控制阀关闭的迅速性和可靠性,因此对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低,有效地控制了制造成本,被广泛地应用在燃气及液压和气动控制等领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关断流道快,关断流道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阀孔,3-阀口,4-阀芯,5-阀口垫圈,6-密封圈,
7-环形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密封结构,它包括阀体1、阀芯4和阀口垫圈5。所述的阀体1的内腔设有一个隔板结构,隔板上开有一个作为流道的圆形阀孔2,阀孔2的周边制有一个作为阀口3的凸起结构;所述的阀芯4与阀孔2在同一轴线上;阀芯4在关阀力F和开阀力f的作用下可以沿轴线作上下运动;阀口垫圈5与阀芯4装配在一起,可随阀芯4同步运动;当阀芯4在关阀力F的作用下拉动阀口垫圈5趋向于阀口3从而使流量控制阀关闭时,阀体内腔被分隔成独立、密封的进口压力腔和出口压力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83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