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9257.7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友兰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27/28;H01F27/16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就是一种利用电磁互感应,实现变换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变压器是由磁芯和绕组组成,绕组分为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
而平面变压器与传统的变压器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磁芯和绕组的不同。平面变压器采用小尺寸的E型、RM型或环型铁氧体磁芯,通常是由高频功率铁氧体材料制成,在高频下有较低的磁芯损耗,绕组采用多层印刷电路板迭绕而成,并在印刷电路板上覆有铜箔,通过在该铜箔在平面的高频铁芯上构成变压器的磁回路。而且由于磁芯良好的磁屏蔽,可抑制射频干扰。
然而,在PCB电路板上对铜箔进行加工较为困难,并且PCB电路板上铜箔能承受的工作电流较小,无法应用在大功率变压器中。同时,当多层PCB电路板安装在磁芯中时,由于PCB电路板厚度较厚,使得相邻PCB电路板上铜箔之间距离较大,导致容易产生漏感,且功率密度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电磁耦合性能和结构简单的平面变压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磁芯和套在磁芯上的至少两个绕组,每一个绕组包括至少一个铜片,铜片绕磁芯横截面的外周设置,铜片包括第一端面和位于第一端面背侧的第二端面,其中,铜片包括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位于同一侧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在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端部在第二端面上设有第二电连接部,铜片除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之外的表面覆设有绝缘层。
由上述方案可见,绕组由扁平状的铜片组成,并在铜片除电连接部之外的表面覆设有用于绝缘的绝缘层,当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铜片安装到磁芯中时,由于铜片可根据不同的导电电流或不同的趋肤深度需求制作成不同厚度或形状尺寸,有利于减少趋肤效应的影响,利用整个铜片进行电流的导通,使得铜片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电流,从而提高该变压器的功率,同时通过初级绕组的铜片与次级绕组的铜片紧密贴合,从而在减少漏感的同时提高变压器的电磁耦合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一个绕组包括两个以上的铜片,一个铜片的第一电连接部与同一个绕组的相邻一个铜片的第二电连接部电接连。
由上可见,通过在不同端面设置的电连接部进行电连接有利于方便装配连接,并通过形状尺寸相同的铜片翻转使用便可实现多匝铜片的绕制,使得生产一种或几种规格的铜片便可完成绕组的绕制,器件标准化的设计有利于规模化和模块化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由上可见,焊接连接有利于减少导体电阻,提高导电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一个绕组的一个铜片的第一电连接部设置在相邻一个绕组的一个铜片的第一电连接部的背对侧上。
由上可见,通过背对放置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这种变压器的插入技术,增加绕组间的耦合以减小漏感,同时使得电流平均分布,减小变压器损耗。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一个铜片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一个铜片的厚度。
由上可见,铜片的厚度可根据实际导通的电流大小设置,从而提高变压器的适用性,铜片的厚度亦可根据实际所需最大开关频率时的趋肤深度进行选取,有利于减少趋肤效应的影响。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铜片通过紧压后黏合为一体。
由上可见,由于铜片外表面覆设的绝缘层多为树脂、塑料、硅橡胶或PVC等硬度较小的材料,该绝缘层通过紧压后将黏合为一体,从而提高变压器的电磁耦合性能,减少漏感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该变压器的功率密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变压器还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一散热器包括与磁芯邻接的壳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散热器还包括多个安装在壳体上的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呈平行分布或呈放射状分布。
由上可见,由于变压器中的废热主要由磁芯产生,所以在磁芯邻接有风冷散热器,利用该风冷散热器将废热带走,并利用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鳍片或平行状的散热鳍片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散热面积,有利于变压器的均匀散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变压器还包括第二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围成容纳有冷却剂的容纳腔,壳体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的外壁与磁芯邻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夹在磁芯的两侧,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磁芯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友兰,未经李友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92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电流安规型宽温互感器
- 下一篇:超导磁体超导线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