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上光电鼠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9665.2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9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起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起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苟明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鼠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指上光电鼠标。
背景技术
本人已设计了一种指上光电鼠标,包括集成电路板、壳体、左键、右键和滚轮,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扣在食指上的粘扣带,左键、右键及位于左键和右键中部的滚轮都位于粘扣带的同一侧;粘扣带将指上光电鼠标牢固的固定在食指上,在需要使用鼠标时通过使用者的大拇指控制左键、右键或滚轮,左键、右键及滚轮紧靠粘扣带,从而方便使用者控制。这样就不必使用者在使用键盘和鼠标之间来回移动进行切换,缩短手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集成电路板的原理与市场上光电式鼠标的电路板相同。此方案未公开。壳体包括通过热熔固定的面壳和底壳,热熔固定不易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面壳和底壳可拆卸固定的指上光电鼠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指上光电鼠标,包括集成电路板、壳体、左键、右键和滚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扣在手指上的粘扣带,所述左键、右键及位于所述左键和右键中部的滚轮都位于所述粘扣带的同一侧;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固定的面壳和底壳。
优选的,所述底壳设有卡扣,所述面壳设有与所述卡扣卡配的卡槽。卡扣和卡槽卡配固定,固定牢固,方便组装和拆卸。
优选的,所述面壳设有螺孔柱,所述底壳设有与所述螺孔柱配合通过螺丝固定的螺丝孔。螺丝固定牢固,方便固定和拆卸。
优选的,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底壳的一端,所述螺丝孔位于所述卡扣的另一端。这样设置使面壳和底壳固定牢固。
优选的,所述卡扣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底壳一端的两侧,所述螺丝孔为一个。两个卡扣固定牢固。
优选的,所述底壳沿所述螺丝孔设有用于放置螺丝的凹陷。防止螺丝凸出壳体外。
优选的,所述底壳内表面边沿设有凸沿,所述面壳内表面边沿设有与所述凸沿配合的平台。凸沿放置在平台上使面壳和底壳连接更加紧密。
优选的,所述底壳沿所述螺丝孔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表面设有与螺丝配合的螺纹。增加与螺丝的接触面积,使固定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和螺孔柱上都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分别增加延伸部和螺孔柱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壳体包括可拆卸固定的面壳和底壳,一旦壳体内部器件出现故障就方便拆卸面壳和底壳进行检查和维修;粘扣带固定在食指上,从而指上光电鼠标被固定在食指的手背面,使用者可在使用键盘过程中通过大拇指控制左键、右键及滚轮,不必使用者在鼠标和键盘之间来回移动进行切换,缩短手操作键盘与鼠标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集成电路板的原理与市场上光电式鼠标的电路板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指上光电鼠标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面壳;111、卡槽;112、螺孔柱;113、平台;12、底壳;121、卡扣;122、螺丝孔;123、延伸部;124、凸沿;2、粘扣带;3、钢圈;4、左键;5、滚轮;6、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指上光电鼠标,如图1-3所示,包括集成电路板、壳体1、左键4、右键6和滚轮5,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扣在手指上的粘扣带2,所述左键4、右键6及位于所述左键4和右键6中部的滚轮5都位于所述粘扣带2的同一侧;所述壳体1包括可拆卸固定的面壳11和底壳12。本实用新型由于壳体1包括可拆卸固定的面壳11和底壳12,一旦壳体1内部器件出现故障就方便拆卸面壳11和底壳12进行检查和维修;粘扣带2固定在食指上,从而指上光电鼠标被固定在食指的手背面,使用者可在使用键盘过程中通过大拇指控制左键4、右键6及滚轮5,不必使用者在鼠标和键盘之间来回移动进行切换,缩短手操作键盘与鼠标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集成电路板的原理与市场上光电式鼠标的电路板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起武,未经李起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9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