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排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9716.1 | 申请日: | 2014-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峰;邓璘;张晓旭;刘竞一;周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K17/02 | 分类号: | F16K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气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阀,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气阀。
背景技术
排气阀是管道上必不可少的装置,用于排除管道内部气体,但是在排气的过程中,由于管道内的介质液面高于排气口,就会导致介质从排气阀流出来。这样在进行排气的时候,就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打开排气阀门,看到有介质流出来的时候立刻关闭阀门,这样的操作非常不方便,且不能实时的进行排气,导致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排气阀,它能够自动排气,且能够防止管道内部的介质溢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排气阀,包括底座、壳体以及浮球;所述底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一端设置堵头,另一端设有圆形立柱;所述圆形立柱内部设置第二通孔;所述圆形立柱一端设有圆形凹槽,另一端设置外螺纹;所述圆形立柱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接;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活塞头;所述圆形立柱侧边设有支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半球形凹槽上;所述浮球上设有导杆;所述导杆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于所述支座,并绕所述支座转动;所述第一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导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导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头,中 间连接于所述支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进口;所述底座侧边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底部还设有中空的圆形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阀体内设置了浮球,与之连接的连杆驱动圆形立柱内的活塞头移动,从而实现排气口的关闭和开启,当管道内部液面低于浮球动作液面时,管线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圆形立柱内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以及出口顺利的排出,当液面高于浮球动作液面时,浮球带动活塞头向下移动,封闭第一通孔的,避免管道内的介质从第一通孔内排出去。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凹槽内设置了中空的圆形密封垫,保证了关闭时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所示,一种自动排气阀,包括底座1、壳体2以及浮球3;所述底座1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一端设置堵头12,另一端设有圆形立柱13;所述圆形立柱13内部设置第二通孔131;所述圆形立柱13一端设有圆形凹槽132,另一端设置外螺纹133;所述圆形立柱13通过所述外螺纹133与所述第一通孔11相连接;所述圆形凹槽132内设有活塞头14;所述圆形立柱 13侧边设有支座134;所述底座1上设有半球形凹槽15;所述浮球3设置在所述半球形凹槽15上;所述浮球3上设有导杆31;所述导杆31通过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连接于所述支座134,并绕所述支座134转动;所述第一连杆4一端连接于所述导杆3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座134;所述第二连杆5一端连接于所述导杆3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头14,中间连接于所述支座134,由于在阀体内设置了浮球3,与之连接的连杆驱动圆形立柱13内的活塞头14移动,从而实现排气口的关闭和开启,当管道内部液面低于浮球3动作液面时,管线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圆形立柱13内的第二通孔131、第一通孔11以及出口17顺利的排出,当液面高于浮球3动作液面时,浮球3带通过连杆带动活塞头14向下移动,封闭第二通孔131的,避免管道内的介质从第二通孔131内排出去。
优选的,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进口16;所述底座1侧边设有出口17;所述出口17与所述第一通孔11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凹槽132底部还设有中空的圆形密封垫6,保证了关闭时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底座1和壳体2通过螺栓相连接,便于拆卸维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能够自动排气,且能够防止管道内部的介质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9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焊缝自动超声冲击装置
- 下一篇:患者护理用移乘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