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热尾水余热采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9780.X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原;魏曼曼;高冲;韩玉静;饶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川崎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热 余热 采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采暖系统,特别是一种地热尾水余热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中的地热利用多以采暖为主。根据打井深度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井水温度一般在50~90℃之间不等,单井流量在60~120m3/h之间不等。地热采暖工艺包括地热井站和换热站两部分,地热井站包括抽水井、抽水泵组、过滤装置、回灌泵组、回水井;换热站包括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循环泵、补水装置等。地热井水自抽水井抽出后,经多级过滤装置去除杂质,然后进入板式换热器与二次侧采暖回水进行换热,地热井水温度降低变为地热尾水,由回灌泵组打入回水井。
如图1所示,现有的地热采暖系统包括抽水井1、回水井11、换热器5、供水管路和供暖管路,所述供水管路将地热水供给至所述换热器5并将经过热交换的地热尾水回灌至所述回水井11,所述换热器5串联在所述供水管路上,所述供暖管路也连接至所述换热器5用于交换吸收所述换热器5的热量,所述供水管路包括供水管段3和供水回水管段10,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暖管段6和供暖回水管段8,其中,所述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装置4、用于从抽水井抽取地热水的循环泵2以及用于将地热尾水10回灌给回水井11的回灌泵组9。供暖管路中的采暖回水经位于供暖管路上的二次侧循环泵7供给至换热器5,此时采暖回水在换热器5中再次被加热供给采暖单位。
常有的地热采暖工艺中,主要换热设备为板式换热器。按照热力学定律,无论是逆流或是顺流,板式换热器热侧的进出口温度均高于冷侧的进出口温度,温差一般为5℃。如果采暖末端为地板采暖或风机盘管,采暖回水温度一般为35℃,那么井水回灌温度不低于40℃;如果采暖末端为散热器,采暖回水温度一般为50℃,那么井水回灌温度不低于55℃。40~55℃的地热尾水尚蕴藏大量热量无法利用,地热资源利用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的地热尾水余热采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热尾水余热采暖系统,包括抽水井、回水井、换热器、供水管路和供暖管路,所述供水管路将地热水供给至所述换热器并将经过热交换的回水回灌至所述回水井,所述换热器串联在所述供水管路上,所述供暖管路也连接至所述换热器用于交换吸收所述换热器的热量,其中,所述供水管路包括供水管段和供水回水管段,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暖管段和供暖回水管段,所述供水回水管段上设有余热换热器;所述供暖管段和所述供暖回水管段之间连接有一回水支管,所述回水支管上设有热泵组,所述热泵组与所述余热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热交换管路用于使供水回水与供暖回水进行热交换。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换热器设置有多个,所述热泵组包括多个热泵且数量与所述余热换热器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热泵为单效热泵和/或双效热泵。
作为优选,所述热泵通过第二热交换管路串联设有两个且所述热泵为单效热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将地热尾水回灌温度降低至10℃以下,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
2、在地热水流量相同情况下,最大限度扩大了地热资源的供热能力。
3、利用地热尾水资源,可提供较高温度的供热水,扩大了地热资源的利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地热供暖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地热尾水余热采暖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地热尾水余热采暖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川崎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同方川崎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97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