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液配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491.3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代文飞;郑钢丰;朱金波;魏军;王原原;王鹏鹏;祝言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00;B01F3/12;B01F15/04;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科研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配置重液尤其是氯化锌重液的重液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重液是一种高密度的液体,用来测定矿物颗粒比重或用来分离不同比重矿物,被极为频繁的应用于实验室中的选矿分离等科研实验之中。目前重液的配置流程并没有一套完善的配置设备,其重液配置的各个阶段乃至各个密度的配置均需要人工完成,所需器材极多;在实际的配置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配置所需器材的分散放置,往往造成配置过程的杂乱性和难以管理性;另一方面,人工配置时需要多人协作,单人配置耗费时间和精力巨大,劳动强度较高,同时重液配置过程存在环境污染,对于人员的自身健康也存在隐患。如何寻求一种结构简单而使用的重液配置设备,以通过机械的自动化配置来完成原本人工所需完成的若干步骤,以在提升其重液配置效率的同时,亦可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保证其自身操作安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安全实用的重液配置装置,其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提升重液配置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液配置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容纳及配置重液的搅拌桶,所述重液配置装置还包括用于混合搅拌桶内重液的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工作段位于搅拌桶内;搅拌桶下部布置有排液口,且排液口上安置有用于启闭排液口的电磁阀;搅拌桶内设置有用于获取搅拌桶内重液密度信息以控制电磁阀启闭的在线密度计。
重液配置装置包括具备多个分级容纳槽的转盘部,转盘部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在转盘部的轴向方向上,各分级容纳槽轴线所连线而成的圆的圆心位于转盘部的轴线上;在线密度计控制电磁阀启闭时,驱动电机驱动转盘部以预定的分级容纳槽对准搅拌桶排液口处。
所述分级容纳槽为多个且沿转盘部轴线环绕均布。
所述分级容纳槽内嵌设有用于容纳重液的容纳皿;容纳皿与分级容纳槽间构成可拆卸式配合关系。
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所述搅拌桶为陶瓷桶,搅拌桶外周壁处环绕布置有用于加热其内重液的电热组件。
所述搅拌部为搅拌桨叶,搅拌部的搅拌轴轴线与搅拌桶轴线同轴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摒弃了传统实验室内人工配置重液所带来的诸多不便,以搅拌桶和搅拌部的配合,通过在线密度计的适时监控,从而实现对于重液配置过程的搅拌和监测效果;搅拌部的设置,保证了重液搅拌过程的自动化,而在线密度计的布置,则实现了对于当前待配置重液的密度监控效果;一旦搅拌桶内的重液配置密度达到,在线密度计则自然发出信号以控制位于搅拌桶排液口出的电磁阀开启,从而实现指定密度重液的配置及收集目的;其整个配置过程极为简洁,实际操作时仅需单人在搅拌桶桶口处进行原料投放即可,无需多人操作,大部分操作过程均以机械完成,安全高效,最终极大的提升了重液的实际配置效率。
2)、本实用新型以转盘部和分级容纳槽的布置,来保证对于不同密度的重液的分级收集目的。每当在对某种重液进行收集时,其经由搅拌部搅拌混匀后的重液经过在线密度计的适时检测,并根据当前需要配置的重液的密度不同,而自动的驱动转盘部转动相应角度,从而保证对应级别的分级容纳槽对中搅拌桶的排液口,进而实现电磁阀的开启和相应重液的自动分级收集效果。
3)、分级容纳槽的布置,实际还是同与其可拆卸配合的容纳皿进行对应配置,以保证在重液完全流入容纳皿后,能够通过直接便捷取出对应的容纳皿并获得重液,并再次将其放入容纳槽内以实现其多次的重复利用目的;步进电机的采用,则保证了对于转盘部的精度控制和动力驱动效果,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4)、电热组件的布置,能够有效的加速配置重液过程中的粉末原料的溶解效率,尤其适合在室内较低温度状态下的重液配置操作,以利于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适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盘部的端面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与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对应关系如下:
10-搅拌桶 20-搅拌部 30-电磁阀 40-在线密度计
50-转盘部 51-分级容纳槽 60-驱动电机 70-电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和工作流程作以下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