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拎手多功能编织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2212.5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5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映;沈会;张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森宝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3/08 | 分类号: | B65D33/08;B65D30/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24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拎手 多功能 编织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袋,具体涉及一种多拎手多功能编织袋。
背景技术
以塑料(PP)为原料,经挤出、拉伸成的扁丝经编织后得到编织袋是一种最常见的包装物。在承载货物、包装运输过程中,编织袋主要受到包装物体的重力作用一直呈受拉状态,由于编织采用纵横交错传递,使得编织袋具有了良好的抗拉性及防刺穿性能,不会轻易的破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常编织袋在装满东西(如粮食或化肥等)后会胀成近似于圆柱的形状,这是因为编织袋的基本构造是,通过筒编得到筒状织物,裁剪截断袋长后,在袋的上下边缘缝边构成。
目前,在用于大容量的包装编织袋时,现有编织袋的单拎手不够方便。不能便于使用者双人抬运,较大直径筒状织物的编织袋往往是重量不宜于一个人搬运的。且现有的编织袋在装好物料后,表面过于光滑,容易滑落,不易绑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在用于大容量的包装编织袋时,现有编织袋的单拎手不够方便。不能便于使用者双人抬运,解决较大直径筒状织物的编织袋往往是重量不宜于一个人搬运的问题。且方便于绑扎,并且装好物料后不易滑落的编织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拎手编织袋,由筒状编织物裁剪截断成袋长后,在筒状编织物的上下边缘处、叠合筒状编织物并缝合构成,编织袋缝合外边区域设有二至三个拎手孔。所述编织袋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多个固定孔。
固定孔是由编织带折叠在编织袋侧缝制。
进一步的,二个拎手孔在袋缝外边区域编织袋左右位置均匀分布。三个拎手孔时在袋缝外边区域的编织袋中间和左右位置均匀分布。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中的编织袋使用方便,在编织袋的上下缝外边区域均设有二至三个拎手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用于大容量的包装编织袋时,现有编织袋的单拎手不够方便。不能便于使用者双人抬运,较大直径筒状织物的编织袋宜于二个人搬运的以及叉车的双叉伸入孔内,同时也设有单孔,也便于单人拎袋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编织袋的左、右开设编织带折叠的固定孔。袋的上下缝外边区域均设有二至三个拎手孔可便于抬袋。
当要将编织袋绑扎到交通工具上时,绳索可以穿过这些位于编织袋上的固定孔,这样可以更牢固的将编织袋绑扎到简易的交通工具上,并不易从车上滑落,从而提升了货物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编织袋的结构示意图(二个拎手孔)。
图2是实施例二中编织袋的结构示意图(三个拎手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编织袋主要由编织袋体1(由筒状编织物裁剪截断成袋长后,在筒状编织物的上下边缘处、叠合筒状编织物并缝边构成)与袋缝外边区域2。
其中,袋缝外边区域2设有二个拎手孔,通过模具刀刃切割,尤其是切割时加热,使切割的拎手处为熔融光边更好。
在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袋缝外边区域2设有二个拎手孔,编织袋体1的上下袋缝外边区域均设有三个拎手孔。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中的编织袋能较稳定的绑扎在交通工具上并且编织袋本身的结实程度能得到保证,所述在编织袋的左、右侧的固定孔分别为两个。固定孔是编织带折叠缝合在袋边的固定孔4。
本实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如:左、右和底部带状区域2上的通孔为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森宝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森宝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2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