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油式电子烟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4320.6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花;刘志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宾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45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油式 电子 烟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控油式电子烟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吸烟替代品,其通过加热雾化器内的发热系统将烟油雾化,即将含有烟碱和香精的烟油溶液雾化成微粒,再通过吸入的气流的作用分散成气溶胶的形式,进而形成模拟烟气的汽雾,通过肺部吸收,同时吐出模拟烟雾。
雾化器作为电子烟的关键部件,其对电子烟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有电子烟的雾化器普遍存在烟油量不可控的问题,容易导致供油量过多或过少。1、当供油量过多时,不但容易发生漏液的问题也不利于烟油的雾化,电热丝很容易在狭小的空间内短路而易损坏;同时,高温下的发热丝与烟油进行长时间的接触后也会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和影响雾化器的使用寿命;另外,烟油中的成分容易出现无法按最佳配比雾化的问题,严重影响烟雾的口感;2、供油量过少时,在烟油用完后,容易因电热丝的空烧而产生异味,既影响烟雾口感也影响人体健康;3、传统雾化器,雾化发热丝和烟油有长期被雾化没抽出来,又或者半雾化的状态,烟油有机率被长期的循环雾化燃烧,影响了烟油的口感,最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安全、供油量均匀、有利于保证烟雾口感的控油式电子烟雾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油式电子烟雾化器,它包括用于储存烟油的雾化管,所述雾化管的尾端通过底部固定套连接有用于将烟油雾化的发热装置,所述雾化管的头端连接有顶部固定套;
所述雾化管内设置有导气管、控油螺纹件和用于挤压雾化管内的烟油并使烟油由控油螺纹件流出后与发热装置相接触的活塞装置,所述活塞装置和控油螺纹件分别套接在导气管的头端和尾端;
所述顶部固定套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活塞装置并控制活塞装置在雾化管内作上下进给运动的按键装置,所述发热装置上的气道和按键装置上的气道均与导气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活塞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套接在导气管上的活塞和设置有气道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头端与按键装置连接、尾端与活塞连接;
所述导气管通过连接杆上的气道与按键装置上的气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顶部固定套包括呈上下分布的容置部和第一螺纹部,所述容置部和第一螺纹部通过开设有轴孔的隔板进行分隔;
所述按键装置包括压簧和开设有气道的按键,所述连接杆的头端穿过隔板与按键连接,所述按键将压簧固定在容置部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截面形状呈倒置的“T”形,所述活塞内设置有卡位腔,所述连接杆的尾端嵌合在卡位腔内。
优选地,所述活塞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道凸轨,所述凸轨紧贴雾化管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控油螺纹件包括主体部、油道部和沿主体部的外壁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螺纹部,所述油道部贯穿主体部和第二螺纹部,在所述油道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形成有环形腔,所述油道部上环周的设置有若干个与环形腔相连通的下油孔,所述导气管的尾端套接在油道部内。
优选地,所述导气管的尾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套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油道部的尾端套接有下油垫片,所述下油垫片位于下油孔的下方;所述油道部上、位于下油孔的上方开设有气孔。
优选地,所述底部固定套包括呈上下分布的第三螺纹部和雾化腔部,所述控油螺纹件容置在第三螺纹部内并与第三螺纹部连接,所述发热装置与雾化腔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电极固定座和螺纹底座,所述螺纹底座与雾化腔部连接,所述电极固定座容置在螺纹底座内并与螺纹底座连接;
所述电极固定座上套接有负极输导柱和开设有气道的正极输导柱,所述正极输导柱通过绝缘塞连接有进气螺纹件。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活塞运动原理,通过按键装置控制活塞在雾化管内运动,以对雾化管内的空气进行挤压,从而雾化管内的烟油经过控油螺纹件被定量挤出,然后烟油与发热装置进行充分接触,实现烟油的最终雾化;其结构简单、烟油雾化充分、烟雾口感舒适,可实现抽多少、按多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分解状态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分解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宾,未经刘志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4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