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疗诊断用压颈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4335.2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3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殷亚亚;印弘;徐健;张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诊断 用压颈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诊断用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压颈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压颈试验可以辅助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在颈部静脉受到压迫后,颅内静脉压力升高,使脑脊液回流受阻,如在腰椎穿刺手术时,通过对脑脊液压力变化的监控,可为后续的治疗过程提供参考。颈椎病导致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少而向四周突出,进入椎管的部分压迫脊髓;对于此类患者,采用压颈试验可通过判断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来了解脊髓是否受压和受压程度,作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
而利用压颈试验也可以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患者仰卧,医生对患者两侧静脉加压,如其颈部及上肢疼痛加重,为脑脊液回流不畅导致蛛网膜下腔压力增高所致,可考虑为根性颈椎病;此试验也常用于下肢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检查,如果颈部加压时下肢症状加重,则有可能是腰椎管内病变所致。
目前在进行压颈试验时,没有专用的试验器具,医生采用的是指压法,用手指对患者静脉按压,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陷:1.按压的力度不易控制,而颈部压迫时合适、稳定的压力有利于得出准确的脑脊液压力值,从而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2.需要有专门的医生对患者进行颈压,非常不便;3.局部压力过大时容易造成患者不适感;4.需要专业医生配合,而患者无法自主进行检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颈试验装置,能在压颈试验中提供准确、可调节的压力值,并且患者可自主使用对一些疾病作出初步判断。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诊断用压颈试验装置,包括一对可拼接的卡模,每个卡模均由半筒形肩托和半筒形颈托垂直贯接而成;两个卡模拼接后,两个卡模上的颈托拼合成筒形,且两个颈托的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在每个颈托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可充气的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的颈托的内壁上沿颈托的轴向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的气囊安装在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槽为倒T形卡槽,所述的气囊固结在一个T形卡板上,卡板与卡槽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模上设置有带有显示屏的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气囊上远离卡板的一侧,显示屏可拆卸的安装在肩托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囊通过充气管与一个充气球连接,充气球上安装有放气阀。
进一步地,两个卡模中,其中一个卡模用于拼接的面上设置有条形或柱形凸起,另一个卡模用于拼接的面上设置有与条形或柱形凸起配合的条形或柱形凹槽,两个卡模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拼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通过卡模的使用可迅速找准施力点;
2.气囊装置可提供平稳的压力值,该压力值可直观地呈现并且方便地调节;
3.施压过程平稳,不易给患者造成不适感;
4.可不需专业医生指导自主使用,可用于疾病的自主初步判断;
5.本装置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脖颈起到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肩托,2-充气球,3-放气阀,4-充气管,5-卡槽,6-气囊,7-探头,8-显示屏,9-颈托,10-凸起,11-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医疗诊断用压颈试验装置,包括一对可拼接的卡模,每个卡模均由半筒形肩托1和半筒形颈托9垂直贯接而成;两个卡模拼接后,两个卡模上的颈托9拼合成筒形,且两个颈托9的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卡模构成了本装置的主体结构部分,其中肩托1卡在患者肩上后,能保持颈托9的位置固定,便于精确地找准患者的颈静脉。在临床上一些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时,传统的指压法无法顺利进行,而本装置可使患者的脖颈位置相对固定。
两个卡模中,其中一个卡模用于拼接的面上设置有条形或柱形凸起10,另一个卡模用于拼接的面上设置有与条形或柱形凸起10配合的条形或柱形凹槽,两个卡模通过凸起10和凹槽的配合拼接。用于拼接的面是指两者拼接后相互接触的面。在拼接时,将两个卡模相互对准,然后相向推动,使凸起10卡在凹槽中,即完成了拼接。这种结构使得卡模的安装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43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科检查器械架
- 下一篇:一种血管腔内电凝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