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4343.7 | 申请日: | 2014-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唐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6 | 分类号: | F16L21/06;F16L21/08;F16L33/18;F16L33/3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19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母型 管材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管材是一种常见的流体导流装置,特别是大尺寸的柔性软管,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应用广泛。现有的管材的连接件通常采用普通的抱箍接头,耐压低,容易造成泄漏,连接装配也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所述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包含一公接头和一母接头,所述的公接头和母接头之间设有一密封胶圈,所述的公接头和母接头通过一抱箍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的公接头和母接头上分别设有一由瓦形的扣片组成的扣片阵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公接头包含一圆筒状的第一套管主体,所述的第一套管主体的侧壁底部设有一环形的第一锁止环槽和一环形的啮合突起,所述的母接头包含一圆筒状的第二套管主体,所述的第二套管主体的侧壁底部设有一环形的第二锁止环槽和一环形的啮合凹槽,所述的啮合凹槽与所述的啮合突起相配合,所述的密封胶圈设置在所述的啮合凹槽与啮合突起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抱箍包含一半圆形的第一抱箍主体和一半圆形的第二抱箍主体,所述的第一抱箍主体的头部设有一对第一连接凸缘,所述的第一连接凸缘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的第一抱箍主体的尾部设有一对第二连接凸缘,所述的第二连接凸缘上分别设有一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的第二抱箍主体的头部设有一锁止卡槽,所述的第二抱箍主体的尾部设有一对第三连接凸缘,所述的第三连接凸缘上分别设有一第三连接通孔,所述的第一连接凸缘之间设有一可翻转的锁止把手,所述的第三连接凸缘和第二连接凸缘之间设有一可活动的连接凸块,所述的第一抱箍主体和第二抱箍主体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对环形的卡合肋条,所述的卡合肋条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锁止环槽和第二锁止环槽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锁止把手包含一中空的锁止套筒,所述的锁止套筒内设有一锁止螺杆,所述的锁止螺杆的头部设有一锁止套圈,所述的锁止套圈内设有一锁止销杆,所述的锁止销杆贯穿所述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的连接凸块包含一方块状的凸块主体,所述的凸块主体上设有一第一活动销杆和一第二活动销杆,所述的第一活动销杆贯穿所述的第三连接通孔,所述的第二活动销杆贯穿所述的第二连接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扣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公接头和母接头均为压铸铝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利用公接头上的环形的啮合突起和母接头上的啮合凹槽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封胶圈,当抱箍将公接头和母接头连接锁紧时,大大提高了公接头和母接头之间的密封性能。另外,抱箍采用两片式的结构,拆卸和组装简单方便,适合现场作业。该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结构紧凑,效果明显,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的抱箍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抱箍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5为图3中的抱箍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抱箍的B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的公接头和母接头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沿C-C线的剖视图,此时仅仅显示剖面;
图9为图8中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的D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的公母型管材连接装置的扣片阵列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4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