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玻璃热管式余热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4705.2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8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安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安智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王珂 |
地址: | 2667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玻璃 热管 余热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用热管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玻璃热管式余热回收器。
背景技术
1974年以后,热管在节约能源和新能源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用热管制成换热器来回收废热,并将它用于工业,以节约能源。
目前,无论工业锅炉还是电站锅炉,普遍存在烟气热量回收器低温腐蚀和堵灰现象,直接影响着锅炉机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特别是燃用高硫煤种时问题就更加严重。为了避免低温腐蚀和堵灰频繁停炉维修,不惜提高锅炉的排烟温度。
在燃煤、燃气或燃油锅炉尾部增余热回收器,将排烟温度降到烟气露点温度以下,不仅可以利用烟气显热,还可以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汽凝结时放出的大量潜热,热效率可提高10~20%,从而节约能源,并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水蒸汽凝结时对烟气中的COx、NOx、SOx等有害气体还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达到即节能增效,又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
由于水蒸汽凝结时对烟气中的COx、NOx、SOx等有害气体还有一定的吸附形成具有较强酸性液体,会对换热器造成腐蚀,影响其寿命而造成事故。同时,烟气热量回收装置通常要求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同时运行阻力小。因而,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防腐技术与传热传质强化技术及集成技术,成为开发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技术关键。
目前,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热管制造一般采用普通钢、不锈钢、镍合金、及金属表面涂防腐涂料等,具有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及不耐腐蚀,烟气运行阻力大,形成堵灰,从而频繁停炉维修,不能正常运行。其运行时的出烟口温度必须在气体酸雾点温度以上(一般取170℃),防止腐蚀换热器影响其寿命而造成事故。不能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这样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破坏大气环境,使得目前此类产品适应性和经济性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玻璃热管式余热回收器,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金属-玻璃热管式余热回收器,包括矩形外壳、设置于箱体内部的带有开孔的隔板和若干金属-玻璃热管,所述的金属-玻璃热管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金属管,下段为玻璃管,所述上段与下段热胀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的金属-玻璃热管通过设置于金属-玻璃热管上下段连接位置处的托板与隔板在开孔处进行固定,所述的金属-玻璃热管在与托板相应位置的内部还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可以在玻璃管破裂时密封金属-玻璃热管上下段连接位置。
进一步,所述金属-玻璃热管垂直或者倾斜布置于矩形外壳内。
进一步,所述金属-玻璃热管错列呈三角形排列或者顺列呈正方形排列。
进一步,所述玻璃管为硼硅玻璃3.3玻璃管。
进一步,所述金属管为铜管、碳钢管、不锈钢管、铝管或合金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耐腐蚀、不积灰、耐磨损、传热好、运行效率高等特点。与烟气接触区的蒸发端采用硼硅玻璃3.3,出现破碎时在绝热端下部设有保护装置防止烟气进入冷凝端腐蚀金属,不会出现因热管金属腐蚀及停机现象。通过余热回收器对烟气热量的回收可以将排烟温度降到酸露点以下,不仅可以回收利用排烟的显热,同时可回收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汽凝结时放出大量潜热。水蒸汽凝结时对烟气中的COx、NOx、Sox等有害气体的吸附,即节能增效,又达到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金属-玻璃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金属-玻璃热管式余热回收器气-液换热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金属-玻璃热管式余热回收器气-气换热结构图。
图中:
1、金属管;2、密封装置;3、托板;4玻璃管;5、金属-玻璃热管;6、矩形外壳;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安智,未经赵安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47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