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陶瓷真空管的高温半透明釉料磁性物质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6172.1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0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舒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市创力工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02 | 分类号: | B03C1/02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裴作平 |
地址: | 44812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陶瓷 真空管 高温 半透明 釉料 磁性 物质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真空管用高温半透明釉料生产及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陶瓷真空管的高温半透明釉料磁性物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陶瓷真空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陶瓷真空管的表面进行施釉后进行焙烧,在不影响陶瓷真空管绝缘性、耐高压冲击度的条件下,使陶瓷真空管表面光滑、美观、易于清洁。但由于釉料中的多种矿物质中均含有一些磁性物质,如清除不彻底,就会降低陶瓷真空管绝缘性、耐高压冲击度和观赏性。所以在施釉之前需要将釉料中的磁性物质进行充分分离,否则就会产生缺陷。现有的釉料磁性物质分离装置,通常采用的都是通过式,即在流动槽中设置一排磁力棒,然后将釉料倒入槽中,在釉料流动的过程中,釉料中的磁性物质就被磁力棒吸附,这样的分离装置只对磁性物质进行了一次分离,磁力棒对磁性物质的吸附量极其有限,如往返吸附,磁力棒不易清洁,釉料也需要往返搬运,工效比较低下,不能达到充分分离釉料中的磁性物质的目的,而且流动槽为长条状,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在陶瓷真空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陶瓷真空管的表面进行施釉后进行焙烧,在不影响陶瓷真空管绝缘性、耐高压冲击度的条件下,使陶瓷真空管表面光滑、美观、易于清洁。但由于釉料中的多种矿物质中均含有一些磁性物质,如清除不彻底,就会降低陶瓷真空管绝缘性、耐高压冲击度和观赏性。所以在施釉之前需要将釉料中的磁性物质进行充分分离,否则就会产生缺陷。现有的釉料磁性物质分离装置,通常采用的都是通过式,即在流动槽中设置一排磁力棒,然后将釉料倒入槽中,在釉料流动的过程中,釉料中的磁性物质就被磁力棒吸附,这样的分离装置只对磁性物质进行了一次分离,磁力棒对磁性物质的吸附量极其有限,如往返吸附,磁力棒不易清洁,釉料也需要往返搬运,工效比较低下,不能达到充分分离釉料中的磁性物质的目的,而且流动槽为长条状,占地面积较大之不足,而提供用于陶瓷真空管的高温半透明釉料磁性物质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三角支架、一组气缸、下底座、主轴、上底座、一组磁力棒、多孔盘和手轮,三角支架安装在机架上,一组气缸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三角支架下方,下底座安装在一组气缸的活塞杆一端,主轴活动安装在三角支架上,上底座安装在主轴一端,一组磁力棒一端分别安装在上底座的底部,并环形均匀分布在底座的底部,多孔盘套装在一组磁力棒上,手轮安装在主轴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本装置能够有效清除釉料的磁性物质,相比较现有的磁性物质清除工艺,提高了磁性物质清除能力,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面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三角支架2、一组气缸3、下底座4、主轴5、上底座6、一组磁力棒7、多孔盘8和手轮9,三角支架2安装在机架1上,一组气缸3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三角支架2下方,下底座4安装在一组气缸3的活塞杆一端,主轴5活动安装在三角支架2上,上底座6安装在主轴5一端,一组磁力棒7一端分别安装在上底座6的底部,并环形均匀分布在底座6的底部,多孔盘8套装在一组磁力棒7上,手轮9安装在主轴5另一端。
使用方式:使用时,先将装有待除杂釉料的料桶10(见图1)放置在下底座4上,然后启动一组气缸3,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并带动底座4向上移动,直至一组磁力棒7一端位于料桶10内的釉料中,然后通过操作手轮9 ,通过带动主轴5使上底座6、一组磁力棒7和多孔盘8一起转动,一组磁力棒7在反复搅拌的过程中将釉料中的磁性物质均匀、充分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市创力工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荆门市创力工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61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