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带式林果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6555.9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4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杜小强;高旗;倪柯楠;王丹;武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30 | 分类号: | A01D46/30;A01D5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带式林果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果收集机械,特别是一种回收掉落于地上的林果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林果成熟至采摘前的这段时间内,由于刮风等外力因素导致大量的林果(果实)从树上掉落下来,如果放任这些林果不管,这些林果就会慢慢开始腐烂;为了减少损失,就需要将掉落在地上的林果收集起来。目前,收集掉落的林果的这项工作一直是靠人力劳作解决的。对于大面积的果树种植地区,收集掉落的林果这项工作不得不雇佣大量的人员,大大增加了成本。林果收集由人工至机械化的转变,能大幅度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另外,大型通用的果实收集设备不适合在山坡上或是果树种植比较密的区域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形小巧适用于单人操作的且收集效率高的地面林果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带式林果收获机,包括底端装有轮子以实现人力推动的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用于捡取林果的拨轮、将林果装入收集袋的收获机构、将拨轮机构捡取的林果提供给收获机构的翻转进料机构和为前述各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
所述收获机构包括在传送带轮带动下传送林果的传送带4005、从动力机构获取动力再驱动传送带轮运动的带轮组以及包覆着传送带的传送带盖壳;
所述翻转进料机构包括分别可转动地铰接于采集箱的翻板、旋转板以及主摇杆,所述主摇杆还分别通过连杆和旋转板滑块与翻板、旋转板铰接以实现翻板与旋转板之间的林果转驳运动,另由动力机构驱动对摇杆施压的凸轮以及对摇杆施力使其复位的弹簧;
所述拨轮包括设置在收获机前端的拨轮以及设置在拨轮下边用于铲取林果的耙子,另由动力机构通过齿轮组驱动该拨轮以将耙子上的林果扫入翻板内。
所述传送带的正面等距离地布置着若干个挡板,这些挡板的平面与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垂直;传送带的背面压紧在传送带主动轮以及传送带从动轮上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拨轮包括一可转动地定位在底部支架前端的转轴以及呈放射状固定在转轴圆周面上的若干个拨片。
所述齿轮组包括可间歇驱动的不完全齿轮。
所述传送带盖壳由传送带左盖和传送带右盖拼接而成,其前部与采集箱的后侧相通,底部搭在底部支架上且与底部支架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大型通用干果收获机而言,整机体积较小,单人操作方便,尤其适合于陡峭山坡上以及间距较密的果树林间使用;本实用新型在操作过程中,可自动捡取林果并翻转转移给传送带,传送带则将林果传送至收集袋中,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操作人员只需推动收获机前行就可,收集速度较快,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另外在收集林果的过程中,耙子和方形孔可除去大部分树枝残叶等杂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翻转进料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翻转进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采集箱与传送带盖壳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俯视状态下的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10为翻转进料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11为翻转进料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耙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耙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6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级降温处理系统
- 下一篇:长距离浆体管道分流输送系统和浆体分流切换输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