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监控式内置旁路软启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6627.X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1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华宜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26 | 分类号: | H02P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33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控 内置 旁路 启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启动器,具体来说,是一种监控式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属于软启动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软启动器是一种集软启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功能保护于一体的电机控制装备。实现在整个启动过程中无冲击而平滑的启动电机,而且可根据电动机负载的特性来调节启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限流值、启动时间等。
现有的软启动器,具有旁路接触器式和在线式两种式样。所谓旁路接触器式,是指一旦软启动器在启动完备后,则切换到旁路接触器上,可控硅就不工作了,起到了启动时限压保护的作用;而所谓在线式,是指,软启动器的可控硅一直在工作,无需接旁路接触器,这种软启动器一般是自身具有保护功能。目前大多数软启动器主回路是三进三出接在主回路上没有保护功能,只有六进三出或者三进六出的才具有保护功能,但这势必导致软启动器的体积大,成本高,应用受到限制。
综上,现有的软启动器,结构较大,不紧凑,成本较高,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软启动器,或需要外接旁路接触器,导致整机成本高,且安装所需的体积大,装在成套柜内接线时需用的电览线或铜排多,做线不方便;或采用在线式,自身体积大,且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监控式内置旁软启动器,所述监控式内置旁软启动器整体呈一模块,其内包括可控硅组件,所述可控硅组件与内置式旁路接触器并联连接;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一端与内置式旁路接触器贴合连接,另一端与外界接触。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采用了将旁路接触器内置在软启动器模块内部的形式,通过设置散热器,确保旁路接触器得到有效的散热,同时,又能维持软启动器较小的体积,从而,软启动器装在成套柜内接线时需用的电览线或铜排数量大大减少,做线很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式内置旁软启动器接线柱的形式是三进三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故障器,所述故障器设有灭弧罩,所述灭弧罩的体积为故障器体积的1/3。
进一步的,所述可控硅组件前端与互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兼顾了旁路接触器式与在线式软启动器的优点。
2)结构紧凑,且自身具有保护功能。
3)软启动器装在成套柜内接线时需用的电览线或铜排数量大大减少,做线很方便。
4)装载成套柜内后的整体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外接旁路接触器的软启动器的回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置旁路接触器的监控式内置旁软启动器的回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一种监控式内置旁软启动器,所述监控式内置旁软启动器整体呈一模块,其内包括可控硅组件,所述可控硅组件与内置式旁路接触器并联连接;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一端与内置式旁路接触器贴合连接,另一端与外界接触。所述监控式内置旁软启动器接线柱的形式是三进三出。还包括故障器,所述故障器设有灭弧罩,所述灭弧罩的体积为故障器体积的1/3。所述可控硅组件前端与互感器连接。
本实施例监控式内置旁路软起动器装置本体为模块型,需装在柜体或箱体内与开关配合使用组成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不需外加装旁路接触器和热过载继电器,即能起到电动机的起动控制和过载、缺相、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欠压保护等功能。
国外软起动器是在线式,也就是可控硅一值在工作的;国内软起动器是外接旁路接触器,一但软起动在起完备后,切换到旁路接触器上,可控硅就不工作了。
国外软起动器有保护功能;而国内大多数软起动器主回路是三进三出接在主回路上没有保护功能,只有六进三出或者是三进六出的才有保护功能。
国外软起动器体积大,而国内体积小。
综合上述特点:不管是国内和国外软起动都不能做到内加旁路接触器体积小,而本实用新型内置旁路软起动设计要点是把接触器放入到软起动器内,结构设计必须做得十分紧凑:
第一,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缩小散热器的体积,且能很好地与接触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华宜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华宜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6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双有刷直流驱动器
- 下一篇:用于船舶的封闭舱的清除悬浮颗粒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