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音箱共鸣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7296.1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7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高祺;范镱籇;王照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李昕巍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箱 共鸣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箱共鸣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于耳机或音响扬声器的音箱共鸣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一般音响系统的耳机或音箱,通常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扬声器单体,以及一个共鸣箱。其中扬声器单体具有线圈、磁铁、音圈以及振膜等结构,其可接受音响系统输出的音响信号的电流,通过电流信号的变化驱使线圈与磁铁的磁场改变而产生震动,进而带动振膜震动而产生声音。而扬声器发音单体发出的声音,再经由共鸣箱的共振,而使其声音更为加强。
由于共鸣箱是通过共振原理放大扬声器单体产生的声音,因此其空间、结构的设计以及材质的选用都会影响到耳机或音箱的音质。因此,通过选用不同的扬声器单体之外,也可通过改变音箱的空间或构造的设计,以及材质的选用,来达到改变或调整音质特性的目的。
现有的耳机或音箱的共鸣箱都采固定的结构,也就是说共鸣箱的共振特性是固定而无法改变的,因此若想调整耳机或音箱的音质特性,只能通过音响系统调整输出信号的方式来达成(例如:一般模拟音响系统上使用的均衡器、效果器,或数字音响系统中通过软件控制输出音频等方式)。
然而由于模拟或数字音响处理系统在取样音频时,都会有取样不足的问题,无法完整地还原出音箱共鸣结构所产生超出取样范围的音频细节,因此虽然现在数字音响系统可以通过软件仿真出各种不同的环境音效,然而其仿真出来的音效,仍然无法与通过共鸣箱或扬声器单体实体结构改变所产生的音质变化效果相互比拟。例如在现有的音响系统中,容易有仿真出来的音效过于生硬、单调,以及模拟出来的音场效果空间感不足等情形。
为解决现有的耳机或音箱无法调整共鸣效果的缺点,市面上出现部分可调音质的音箱或耳机产品,这些可调音质耳机或音箱一部分是通过在共鸣箱设置至少一个泄音孔,然后通过控制泄音孔的孔径开放程度,来达成使共鸣箱的音压释放程度改变,进而达到使共鸣箱的共鸣音质效果改变的目的。
例如:中国台湾专利TW M394661案中,揭露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具有一个腔体,并且该腔体具有一个出音口,在出音口的开口处设置有可更换的具有不同阻尼密度的调音装置,达到调整耳机音质的目的。然而该种耳机音质调整机构,由于必须更换不同的调音装置才能达到调音目的,因此其使用上相当不便,且音效的可调整范围也受到限制。
又如中国台湾专利TW M464959号案,以及TW M464958号案中,都是在耳机的共鸣箱设置至少一个透气孔,并设有一个可调整或改变透气孔的开放程度的遮蔽物,以此调整透气孔开放程度使共鸣箱产生的共鸣效果改变。然而这些可调式耳机结构中,其用以调整出气孔的机构的可调整范围相当有限,而且无法达到微调透气孔开放程度的目的,因此使其调整效果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耳机或音箱的共鸣效果的控制,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音箱共鸣效果以调整音质的音箱共鸣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主要实施例构造一种音箱共鸣控制装置,其设置于一音箱的一共鸣腔的一开口处,用以调整所述共鸣腔的所述开口可供气体流通的孔径大小,所述音箱共鸣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一固定环、多个环状排列的叶片、及一调节装置。所述固定环装设于开口处;多个叶片一端枢接于所述固定环上,并且相互配合界定出一可调节大小的通气孔,每一个所述叶片具有一凸轮槽;所述调节装置具有一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环上的调节环、及多个设置于所述调节环上且与多个所述叶片上的所述凸轮槽相互对应的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卡入所述凸轮槽内;其中,多个所述叶片受所述调节装置驱动产生摆动,而使得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产生放大或缩小的变化。
所述固定环具有一环状的容置槽,所述调节环容纳于所述容置槽中,以使所述调节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环上。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环具有一个突出于所述固定环外侧的板动部,通过所述板动部可带动所述调节环与所述固定环相对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包括一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调节环连接,且能够驱动所述驱动环与所述固定环相对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覆盖于所述固定环、所述调节环、及所述多个叶片的外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具有多个圆弧状的导引槽,多个所述驱动构件一端卡入于多个所述导引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是金属叶片。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是塑料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7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