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灯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7355.5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8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蓝点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领域,特别涉及的一种LED灯透镜。
背景技术
LED透镜即与LED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增强光的使用效率和发光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效果来使用不同的透镜,可以改变LED的光场分布的光学系统。现有的透镜一般分为聚光型透镜和散光型透镜,分别使光线聚集或发散,以适应于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对于聚光型透镜,常见的有凸透镜形式的透镜,以及锥体式的透镜。凸透镜形式的聚光透镜,其聚光效果较好,但其外形难以成型,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控制要求极高,成品率较低;而锥体式透镜虽然也能聚集光线,但其锥体的外侧面存在光线折射,影响最终的照明光度,而且锥体式透镜的出光面一般为平面,不能起到进一步聚光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LED灯透镜,它具有聚光效果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LED灯透镜,所述透镜为倒置的圆台状,所述圆台状透镜的下底面为入光面,所述圆台的上底面为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相对的边缘处由透镜外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还包括一个倒置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由小圆台与球缺组成,所述小圆台的上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的内侧面相接合,所述球缺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并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出光面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聚光凸起。
优选地,所述入光面为弧形,并且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球缺的弯曲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旋转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侧面设置有反光膜。
优选地,所述聚光凸起分布于所述出光面的整个外侧面。
优选地,所述聚光凸起以圆周分布于所述出光面的外侧面。
优选地,所述聚光凸起分布于所述出光面中心,以及以该中心为圆心的多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LED透镜,通过在透镜内部设置包括小圆台与球缺组成的旋转体,当光线从入光面进入透镜内部后,绝大部分光线会直接折射进入旋转体内,小部分光线会发射到外壳内侧表面。进入旋转体内的光线会被旋转体聚集再发射到出光面,而发射至外壳内侧表面的光线则会被外壳内侧表面反射回旋转体内部进行聚集后再发射至出光面,因此不会造成光线浪费,基本上可以使全部的光线都被旋转体聚集至出光面,再由出光面发射至照明用途。此外,在出光面上还设置有聚光凸起,使光线进行二次聚集,进一步地提升聚光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聚光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入光面 20、出光面 30、外壳
40、旋转体 41、小圆台 42、球缺
50、聚光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LED灯透镜,所述透镜为倒置的圆台状,所述圆台状透镜的下底面为入光面10,所述圆台的上底面为出光面20,所述入光面10与出光面20之间相对的边缘处由透镜外壳3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10与出光面20之间还包括一个倒置的旋转体40,所述旋转体40由小圆台41与球缺42组成,所述小圆台41的上底面与所述出光面20的内侧面相接合,所述球缺42与所述入光面10相对设置并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出光面2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聚光凸起50。本实用新型的LED透镜,通过在透镜内部设置包括小圆台41与球缺42组成的旋转体40,当光线从入光面10进入透镜内部后,绝大部分光线会直接折射进入旋转体40内,小部分光线会发射到外壳30内侧表面。进入旋转体40内的光线会被旋转体40聚集再发射到出光面20,而发射至外壳30内侧表面的光线则会被外壳30内侧表面反射回旋转体40内部进行聚集后再发射至出光面20,因此不会造成光线浪费,基本上可以使全部的光线都被旋转体40聚集至出光面20,再由出光面20发射至照明用途。此外,在出光面20上还设置有聚光凸起50,使光线进行二次聚集,进一步地提升聚光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聚光效果好的优点。
为了提升聚光效果,所述入光面10为弧形,并且所述入光面10与所述球缺42的弯曲方向相反,当光线经过入光面10时会进行一次初始的聚光过程,而在光线再经过球缺42时会进行再一次的聚光过程,达到最好的聚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蓝点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蓝点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73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条纹的光学透镜
- 下一篇:一种模拟火焰和气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