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LED近光远光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9121.4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冯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浪勇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9/00;F21V7/00;F21W101/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led 近光远光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尤其涉及的一种汽车LED近光远光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近光远光照明一般都采用氙气灯泡或卤素灯泡,由于汽车近光远光照明灯具安装厚度有限,因此,一般是通过在横向方向安装风扇来起到散热的作用,并且,氙气灯泡或卤素灯光能转换率低,不环保,只能将30%的电能转换成光,还有70%转换成热,照射距离较短。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厚度小,安装方便,散热效果好,发光集中的汽车LED近光远光照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LED近光远光照明系统,包括LED照明单元和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实芯锌铝散热轴和与其一体成型的若干锌铝散热片;所述LED照明单元设置一散热安装座、LED照明灯和平面底座,LED照明灯安装在平面底座上;散热安装座设置有平面安装位,所述LED照明灯通过其平面底座贴紧安装固定在平面安装位上,并且,散热安装座一端嵌入安装在所述实芯锌铝散热轴内,其另一端设置与所述LED照明灯对应的反射帽。
应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汽车LED近光远光照明系统中,所述散热安装座为锌铝散热安装座。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安装座,使LED照明灯与散热单元横向安装,通过实芯锌铝散热轴和一体成型的若干锌铝散热片实现物理散热,可以使LED中心温度从135度以上降到85度一下,散热效果好,并且,通过在散热安装座的一端设置反射帽,使LED照明灯的光线聚集照射,可以照射100米以上,超过汽车照明距离国家要求,在不影响其安装厚度的前提下,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LED近光远光照明系统,如图1所示,汽车LED近光远光照明系统包括LED照明单元和散热单元,其中,散热单元包括实芯锌铝散热轴104和若干锌铝散热片105,实芯锌铝散热轴104和若干锌铝散热片105一体成型,并形成一鳍片式散热器,锌铝材料散热效果好。
LED照明单元设置一散热安装座103、LED照明灯102和平面底座108,LED照明灯安装在平面底座108上,平面底座108安装在散热安装座103上,其中,散热安装座设置为锌铝散热安装座,锌铝材料散热效果好。
其中,散热安装座103设置有平面安装位107,LED照明灯在安装时,通过其平面底座108贴紧安装固定在平面安装位107上,如此,LED照明灯内部的热量可以通过其平面底座108快速传递给散热安装座103上,并且,散热安装座103一端嵌入安装在实芯锌铝散热轴104内,并且通过紧固件106相互固定,散热安装座103的热量再传递给实芯锌铝散热轴104,然后通过与实芯锌铝散热轴104一体成型的各锌铝散热片105散发出去,从而可以将LED照明灯中心温度从135度降低至85度的可承受温度一下,比现有汽车灯具温度低200%。并且,如此安装设置,完全不会增加汽车LED近光远光照明的安装厚度,通过散热安装座103与实芯锌铝散热轴嵌入安装,安装方式简单。
并且,散热安装座103的另一端设置与LED照明灯对应的反射帽101,反射帽表面设置一反射层,其可以将LED照明灯侧边发出的光线聚焦至其出光面,增加LED照明灯的出光强度,使其照射距离达到100米以上,达到并超过汽车照明距离国家要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浪勇,未经冯浪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