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支撑及低温液体输送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9244.8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1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梁兰芳;张洪;高学芳;吴平;李鑫;侯雄伟;孙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12 | 分类号: | F16L59/1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吕俊清 |
地址: | 05143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支撑 低温 液体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低温液体输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液体输送管道及管道支撑。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低温液体(LO2、LN2LAr、LH2、LNG等)产品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由于低温液体与环境温度有约200~280℃的温差,常用的保温方法在低温液体输送过程中漏冷损失很大。为了减少冷量的损失,采用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液体输送管道,真空管道采用多层结构,内、外管均为不绣钢管,夹层中采用高真空专用多层绝热、反辐射复合材料。
在低温液体输送管道上,需要安装波纹管和支撑元件,波纹管是补偿元件,起到了在常温下安装,低温下使用的热胀冷缩的作用。支撑元件则是真空管路上内管与外管的支撑,起到了保证内外管夹层尺寸的作用。支撑元件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很大,直接影响着真空管路的保冷效果和真空管路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支撑效果好且低漏冷的高真空、多层绝热的低温液体输送管道及管道支撑。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管道支撑,用于支撑套装于外管中的内管,包括一套接部与至少两个支撑筋;所述套接部为一体圆筒形结构,所述套接部上形成有用于套装所述内管的通孔,所述套接部套装于所述内管外;所述支撑筋内端连接于套接部外侧,所述支撑筋外端为支撑外管的支撑端。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支撑材质为玻璃钢。
根据上述构思,对应圆形内管,所述套接部与所述内管接触面为圆筒形。
根据上述构思,数个所述支撑筋均布地分布在一个圆周上。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支撑端为球面支撑结构,能与所述外管内侧形成点接触。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支撑筋轴向宽度小于所述套接部轴向宽度,所述支撑筋与套接部结合处为圆角过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低温液体输送管道,包括内管、外管、端板、保温材料层及至少一个如前所述的管道支撑;所述内管套装于外管内,所述内管与外管间具有绝热间距,所述内管至少一端长出所述外管,在所述内管长出所述外管的一端,所述端板连接于所述内管与外管以封闭所述绝热间距;所述管道支撑安装在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将所述内管支撑固定于所述外管内。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内管外具有多层缠绕的保温材料层。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保温材料层至所述外管之间为真空空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管道支撑结构与内管接触的是圆筒结构,接触面积大,起到了很好的支撑的作用,防止内管的变形同时内筒壁很薄,不影响多层缠绕复合材料的缠绕;与外管接触的是筋的球面支撑端,接触面小起到了减少传热,保持低漏冷的状态。
附图说明
发明人要提供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若干个必要附图,该附图应能清楚地体现发明点之所在,并将有关部件统一编号。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管道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管道支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管道支撑1、套接部11、支撑筋12、支撑端121、内管2、外管3、端板4、保温材料层5、真空空间6。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上、下、顶、底等方位,仅用于说明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具体安装方位。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支撑1包括一套接部11与至少两个支撑筋12,套接部11上形成有用于套装内管2的通孔;支撑筋12内端连接于套接部11外侧,支撑筋12外端为用于支撑外管3的支撑端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态天然气加气精确计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止管道泄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