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连续梁压缩气体管束式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9302.7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3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红;夏明;邝周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2 | 分类号: | B65D88/1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压缩 气体 管束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NG及压缩工业气体贮运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连续梁压缩气体管束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管束式集装箱是将气瓶(几个或十几个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组装在框架里的结构,用于盛装压缩天然气、氧气、氢气、氮气及其他特种气体,其具有机动、灵活便捷及高效等特点,与管道运输难以实现地域的全覆盖和运送介质较为单一相比,管束式集装箱能将气体运送到任何通公路、海运的地方,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与传统小气瓶相比,其承载压力更高,同时减少了单个气瓶的数量,使不安全因数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传统管束式集装箱作为运输高压气体的专用设备,具有上下4根连续的侧梁(如公告号为CN202625032U、CN202807523U专利涉及的管束式集装箱)。
管束式集装箱一般包括长管框架、若干气瓶、充装管路及安全泄放管路;气瓶直径为559~720mm,在框架内装载若干支所述气瓶;沿长管框架纵向的尾部设置有操作舱。由于管束式集装箱有上下侧梁,上下侧梁由钢材材料制作且为连续梁,故其具有自重大的特点,而这就意味着更多的燃油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更少的装载量。特别是,为驱动管束式集装箱所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等,这些废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很严重的空气污染,大大恶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对人们生活的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随之带来的疾病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动力尾气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难题,而要解决尾气问题及便于拆卸堆放的技术难题,最基本的是要从结构上进行创新,减轻自重,实现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连续梁压缩气体管束式集装箱,结构简单,充分利用气瓶本身的刚度,减少传统安装气瓶的框架(或长管框架)的重量,且便于气瓶的拆卸、堆放。
一种无连续梁压缩气体管束式集装箱,包括气瓶,所述气瓶包括瓶底端和瓶口端,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支撑架和后端支撑架,所述前端支撑架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瓶底端的前端板,该前端板处设有容纳所述瓶底端的前端安全仓,所述后端支撑架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瓶口端的后端板,该后端板处设有容纳所述瓶口端的后端操作仓。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气瓶本身的刚度,通过前端支撑架和后端支撑架来固定气瓶,前端支撑架和后端支撑架相对设置,两者之间无连续的侧梁连接,减少了框架的重量,从而可降低燃油的消耗,另外,由于框架重量减轻,可以提高压缩气体的装载量,从而节约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另外,前端安全仓和后端操作仓可分别对气瓶的瓶底端部位和瓶口端部位进行保护,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气瓶处于前端支撑架内的长度为气瓶长度的1~5/20,所述气瓶处于后端支撑架内的长度为气瓶长度的1~5/20。上述范围内,不仅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框架的重量,还可使气瓶牢固与前端支撑架和后端支撑架相固定,且前端支撑架和后端支撑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支撑气瓶,气瓶的瓶身不易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端支撑架包括:
前端底座;
立置在所述前端底座上的前端固定架,所述前端固定架固定有所述的前端板;
斜置于所述前端底座和前端固定架之间用于阻挡气瓶的前端阻挡梁;
所述的后端支撑架包括:
后端底座;
立置在所述后端底座上的后端固定架,所述后端固定架固定有所述的后端板;
斜置于所述后端底座和后端固定架之间用于阻挡气瓶的后端阻挡梁。
上述的前端支撑架和后端支撑架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的难度和成本,且能够牢固的固定气瓶,前端阻挡梁和后端阻挡梁能够进一步防止气瓶发生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端底座和后端底座均为矩形框架。结构简单,便于堆放或与运输装置相固定,同时矩形框架较板状的底座质量更轻。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端底座和后端底座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气瓶的捆绑带。捆绑带使气瓶与前端固定架和后端固定架之间固定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瓶分为上下两层,所述的捆绑带绕置在所有气瓶的外侧,所述的前端底座和后端底座上均设有用于固定相应的下层气瓶的抱箍。气瓶层数过多,对底层气瓶的挤压力较强,影响安全,同时层与层之间容易滑动,气瓶分为两层较为适宜,抱箍能够将下层的气瓶牢固的固定在前端底座和后端底座上,上下两层之间不易发生滑动,同时避免了对气瓶的捆绑固定作用集中在捆绑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