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微血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9364.8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6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郎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利伟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王德桢 |
地址: | 26401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微血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微血管夹。
背景技术
在临床显微手术中对微血管进行吻合前需要用血管夹临时阻断血流,便于医生进行显微缝合,这种临时阻断血管夹的质量好坏对血管内膜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如果血管夹质量不好,夹持力量就会不稳定;力量过强会造成血管壁内膜损伤,导致术后易发生血管痉挛、水肿甚至发生血栓;力量过弱会造成血管内仍然有血流通,影响手术操作。
目前临床上用的都是反复消毒使用的金属制临时血管阻断夹,这种金属血管夹一般使用寿命是15次,经过反复消毒后血管夹会出现夹持力量不稳定的现象,临床中经常出现血管壁被血管夹夹破导致血管痉挛甚至血栓的情况,因此,临床非常需要解决这种现状,需要一种夹持力稳定的临时血管阻断夹,即能够发挥阻断血管的作用又能够良好保护血管壁不被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微血管夹,该血管夹夹持力量稳定且结构简单实用,便于医护人员固定血管并进行血管缝合,避免了由于夹持力量不稳定所导致的血管内膜水肿、痉挛甚至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微血管夹,所述血管夹包括夹轴和在所述夹轴上并排设置的两个夹体;
所述夹体包括上夹臂、下夹臂和扭簧,所述上夹臂、下夹臂和扭簧之间通过所述夹轴安装在一起,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作用在所述上夹臂手柄部的内侧面上和所述下夹臂手柄部的内侧面上;
所述上夹臂夹持部的内侧面和所述下夹臂夹持部的内侧面均呈平直板结构,夹持部内侧面采用平直板结构,能够更好的夹持血管,不对所夹持的血管产生额外伤害;所述上夹臂夹持部的内侧面和所述下夹臂夹持部的内侧面之间匹配的压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血管夹满足了临床需求,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两个夹体可在夹轴上相对移动,其目的是预留出较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医生修建血管外膜,做血管吻合的前期处理;然后通过将两个夹体拉近,使得两侧断端的血管被拉近,减少血管缝合时的血管张力,使得血管更容易被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夹体的上夹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夹轴位置相对应的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设有限位螺杆。设置限位螺杆的目的在于,通过旋转限位螺杆,使得限位螺杆底端端头能够顶住夹轴,从而实现两个夹体可以在夹轴上的任意位置固定,不会出现两个夹体在夹轴上随意移动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夹轴的两端部设有用于防止夹体移动脱落的限位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下夹臂夹持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凸起。设置该凸起的目的在于,能够增加下夹臂夹持部的内侧面与所夹血管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血管从夹体中意外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臂夹持部的内侧面上和所述下夹臂夹持部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凸起。设置该凸起的目的在于,防止血管从夹体中意外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臂的材料和所述下夹臂的材料均为聚碳酸酯;所述扭簧的材料和所述夹轴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实用,便于医护人员固定血管并进行血管缝合,避免了由于夹持力量不稳定所导致的血管内膜水肿、痉挛甚至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夹持血管造成的血管壁损伤,改善了术中微血管状态,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随意调节两个夹体之间的距离,并通过限位螺杆,实现两个夹体可以在夹轴上的任意位置固定,不会出现两个夹体在夹轴上随意移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夹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一次性微血管夹,所述血管夹包括夹轴1和在所述夹轴1上并排设置的两个夹体2;
所述夹体2包括上夹臂21、下夹臂22和扭簧23,所述上夹臂21、下夹臂22和扭簧23之间通过所述夹轴1安装在一起,所述扭簧23的两个扭臂231分别作用在所述上夹臂21手柄部211的内侧面上和所述下夹臂22手柄部221的内侧面上;
所述上夹臂21夹持部212的内侧面和所述下夹臂22夹持部222的内侧面均呈平直板结构,所述上夹臂21夹持部212的内侧面和所述下夹臂22夹持部222的内侧面之间匹配的压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利伟,未经郎利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3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水质监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参数值的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