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9520.0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0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丘悦;黄飞华;赖特;粟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美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30 | 分类号: | B60Q1/3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李志华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雾灯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灯光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4785-2007中第4.3.14.7节对汽车后雾灯工作状态有新的规定:
1.只有远光灯、近光灯或前雾灯开启时,才能开启后雾灯;
2.后雾灯可以独立于其他任何灯而关闭;
3.后雾灯可以连续工作,直至位置灯关闭为止。之后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直至再次打开;
4.后雾灯工作不应受任何灯的开、关的影响。
为了满足上述规定的要求,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BCM控制系统,但成本过高;另一种是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工艺比较复杂。
另外有采用专用ASIC、如专用IC(LD3505),虽然能简化工艺、控制成本,但却不能完全满足规定中各项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现有技术所采用的专用IC(LD3505)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满足GB4785-2007中4.3.14.7对后雾灯工作状态要求的、经济实用的汽车后雾灯控制器,以克服已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电源正极输入端、电源负极输入端、后雾灯开关、后雾灯输出电路、前雾灯信号、远光灯信号、近光灯信号、小灯信号以及远光灯输入电路和近光灯输入电路;所述后雾灯输出电路接控制单元的3脚与4脚以及电源正极输入端;所述远光灯输入电路包括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接远光灯信号,二极管D2的负极端接控制单元的7脚;所述近光灯输入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正极端接近光灯信号,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
所述汽车后雾灯控制器还包括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可控硅Q1二极管D4和限流电阻R2,所述可控硅Q1串接在小灯信号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之间,其正极端接小灯信号,其负极端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6脚,可控硅Q1的控制极与远光灯输入电路和近光灯输入电路之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负极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4其正极端接前雾灯信号,其负极端连接可控硅Q1的控制极;
所述限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端同时连接可控硅Q1的控制极,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或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7脚,或连接电源负极输入端,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输入端时控制单元的输入端7脚与6脚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单元采用IC模块LD3505。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在控制单元IC模块LD3505的基础上,增加外围电路,使其满足GB4785-2007中4.3.14.7对后雾灯工作状态的规定,只有远光灯、近光灯或前雾灯开启时,才能开启后雾灯;
2.使用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后雾灯可以独立于其他任何灯而关闭;
3.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后雾灯可以连续工作,后雾灯工作不应受任何灯的开、关的影响,直至位置灯关闭为止。之后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直至再次打开;
4.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所增加的外围电路线路简单,连接方便,成本低,经济实用,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原后雾灯控制器电路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电路图;
图4: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电原理框图。
图中:
101—后雾灯输出电路, 102—控制单元,103—远光灯输入电路,104—近光灯输入电路,105—外围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美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美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建筑、装修、家具及生态领域治理的通用构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塑胶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