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膜轴承的锁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9538.0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利崇;杨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07 | 分类号: | B21B31/07;B21B28/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吕俊清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膜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膜轴承,特别与油膜轴承中的锁紧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轧机油膜轴承1中,通常采用液压装拆机构12用于推动油膜轴承贴合及脱离轧辊辊颈11,在油膜轴承轴向贴合轧辊辊颈11到位后,加装锁紧键13,锁紧键13通过锁紧螺栓14固定安装在液压装拆机构11的端面上,锁紧键13将液压装拆机构12整体锁定在轧辊辊颈11前端设定位置,防止液压装拆机构12沿圆周方向滑移,避免油膜轴承1产生轴向移动,确保油膜轴承1稳定运行。
如图3所示,油膜轴承1的锁紧通过锁紧键13、轧辊辊颈11前端和液压装拆机构12之间小间隙配合实现。锁紧键13与液压装拆机构12之间接触位置为小面积P接触,接触宽度为R。目前,轧机工况通常比较恶劣,特别是可逆式轧机,启动或反转时瞬间产生较大的冲击载荷,导致锁紧键13接触面磨损,锁紧键13与液压装拆机构12配合位置间隙增大后,又加剧了瞬时冲击载荷强度及磨损,增大了锁紧键13的震动,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锁紧螺栓14失效,使得锁紧键13滑出,液压装拆机构12先沿轧辊辊颈11前端发生圆周滑移,随后产生轴向移动,从而导致油膜轴承1轴向锁紧失效,无法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发生油膜轴承1端罩撞击损坏,油膜轴承1径向承载件烧毁的重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锁紧安全可靠的油膜轴承的锁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膜轴承的锁紧结构,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轧辊辊颈和液压装拆机构,所述轧辊辊颈前端设置有外花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液压装拆机构的内缸套上的锁紧键,所述内缸套前端设置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位于所述外花键前方,所述锁紧键的键身同时配合设置在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的键槽中,且所述锁紧键与所述外花键及内花键的接触面的截面形状相同。
进一步,所述内花键的键齿截面两侧为外凸形状。
进一步,所述外花键的每一键齿和所述内花键的每一键齿对应的圆心角为45度。
进一步,所述锁紧键包括键身与安装部,所述键身同时配合设置在所述外花键和所述内花键的任一键槽内,所述安装部连接设置在所述键身前端,并向所述键身外侧垂直延伸。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液压装拆机构的前端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内缸套的前端端面突出于所述轧辊辊颈前端端面。
进一步,所述内花键前端面与所述液压装拆机构前端端面平齐,后面位于所述轧辊辊颈前端端面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内花键位于外花键前方,锁紧键同时配合设置在外花键和内花键的键槽内,使得锁紧键可在同时分别与外花键、内花键配合,且锁紧键与外花键及内花键的接触面的截面形状相同,配合面大,从而通过该较大配合面缓冲冲击载荷,减少锁紧键的磨损,提高锁紧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的油膜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膜轴承锁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油膜轴承锁紧结构中锁紧键与内花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膜轴承的锁紧结构2包括轧辊辊颈21、液压装拆机构22和锁紧键23。轧辊辊颈21前端设置有外花键211,该外花键211各键齿沿轧辊辊颈21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且外花键211的每一键齿对应的圆心角为45度,这样外花键211之间的任一凹槽对应的圆心角也是45度。轧辊轴颈21上还设置有卡槽212,卡槽212位于外花键211的后面。本申请中所说的“前”为沿所述轧辊辊颈向其外端面延伸的方向,反之则为“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氟共聚物和以其作为有效成分的拒水拒油剂
- 下一篇:轮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