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遮光显示屏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0078.3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0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祁建;杨学;张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遮光 显示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遮光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内饰越来越精美,且很多车辆都在车内设置了显示屏。很多车辆的显示屏是设置在中控台上,也有很多车辆在前排座椅头枕后部或是前排座椅位置的车顶设置显示屏,以提高驾驶和乘坐的便利和乐趣。但是由于车辆在行驶中收到不同方向的日照,导致在日照强烈时车内乘员无法看清显示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日照强烈导致显示屏无法看清的遮光显示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遮光显示屏,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显示屏,所述外壳上设有一开槽,所述开槽内设有可伸缩的遮光板。
其中,所述可伸缩的遮光板为两段式,包括一片状的内遮光板和套接在所述内遮光板外的外遮光板,所述外遮光板的外边沿设有开口以形成一用于容置所述内遮光板的内腔。
其中,所述内遮光板设有拉手,所述拉手为设置于所述内遮光板的外沿并朝向远离所述内遮光板方向延伸的一凸起。
其中,所述外遮光板的外沿设有限位拉手,所述限位拉手为设置于所述外遮光板的开口外周并朝向垂直于所述外遮光板方向延伸的凸起。
其中,所述开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限位凹陷,且所述外遮光板的两侧外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凹陷相适配的限位凸起,当所述外遮光板插入所述开槽时所述限位凸起插入所述限位凹陷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能够在高亮度环境下时通过两段式的遮光板来遮光,解决了屏幕反光导致无法看清屏幕显示的问题。同时这种结构具有收折/拉伸方便的优势,且不占用车内空间。两段式设计既能够保证有延伸出足够长度的遮光板来遮光,又不会占用过多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光显示屏的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遮光板收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外壳;
2:外遮光板;
3:内遮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显示屏在高照度环境下无法看清导致存在的行驶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遮光显示屏,包括外壳1及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显示屏。
如图1所示的,在外壳1上设有一开槽,且开槽内设有可伸缩的遮光板。所述可伸缩的遮光板为两段式,包括一片状的内遮光板3和套接在所述内遮光板3外的外遮光板2,所述外遮光板2的外边沿设有开口以形成一用于容置所述内遮光板3的内腔。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将两段遮光板分别拉出或是一起拉出,来调整遮光的范围。而在不使用时又能够像如图2所示的将两段遮光板都收折起来以节省空间。
如图1所示的,在内遮光板3上设有拉手,所述拉手为设置于所述内遮光板的外沿并朝向远离所述内遮光板3方向延伸的一凸起。如图1所示的,在所述外遮光板2的外沿设有限位拉手,所述拉手为设置于所述外遮光板2的开口外周并朝向垂直于所述外遮光板方向延伸的凸起。该限位拉手是设置在开口外延一周的凸起,这样在外遮光板2收折进外壳1内时可以起到限位作用,而在使用时又可以通过该限位拉手将外遮光板2拉出。
如图2所示的,所述开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限位凹陷,且所述外遮光板的两侧外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凹陷相适配的限位凸起,当所述外遮光板插入所述开槽时所述限位凸起插入所述限位凹陷内。
上述方案中,能够在高亮度环境下时通过两段式的遮光板来遮光,解决了屏幕反光导致无法看清屏幕显示的问题。同时这种结构具有收折/拉伸方便的优势,且不占用车内空间。两段式设计既能够保证有延伸出足够长度的遮光板来遮光,又不会占用过多空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0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