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风电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1808.1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6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权;陆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B03C3/47;B03C3/41;B03C3/34;B03C3/36;B03C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风 电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烟气治理的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微风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静电除尘器有各种形状结构,通常含有阳极系统和阴极系统,阳极系统包括阳板板,阴极系统包括阴板线。现有的一种平板式电除尘器,其中采用的都是平行排列的标准480C极板,阳极板和阴板线在电场中都是平行于气流方向交错布置,烟气在电场中流动路径是在阳极板和阴板线之间平行直线前进。若阳极板的间距为400mm,则尘粒与阳极板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00mm,粉尘几乎远离极极板运动,粉尘的平均迁移距大,因此不仅影响了除尘效率,而且高比电阻粉尘沉积引起的反电晕现象易生产二次扬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风电除尘器,该除尘器不仅除尘效率高,而且能够避免粉尘二次扬尘现象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微风电除尘器,包括壳体、收尘系统、收尘振打装置、放电系统和放电振打装置,壳体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收尘系统与放电系统布置在壳体内腔中,收尘振打装置设置在壳体的进口端,所述放电振打装置设置在放电系统的顶部,收尘系统包括若干组阳极板,相邻两组阳极板错开一角度,并且相互首尾相连,在壳体进口端与出口端各形成若干封闭点,放电系统包括若干组阴极线,阴极线组相对于阳极板组偏移一距离布置在两两阳极板组形成的空间中,阳极板组在进口端与壳体靠近处设有进口挡风板,所述相邻的两阳极板组首尾相连的封闭点在进口端处设有进口导流板,在进口端设有均风装置,在出口端设有导流装置,所述每组阳极板为一系列金属薄板,这些金属薄板在壳体内排成一列,相邻金属薄板之间保持相同间距,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
所述进口端设有的均风装置和所述出口端设有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含有若干条形板,条形板分为两组,这两组条形板对称分布成一列,这两组中的相邻条形板之间保持间距。
所述壳体的两侧壁板互成一定角度,并分别与相邻阳极板组平行,在两侧壁板与阳极板组之间设有出口抑尘电极。
所述收尘系统还包括极板框架及振打杆,所述阳极板组自由悬挂于极板框架中,阳极板的两端与极板框架柔性连接,振打杆设置在极板的中间,振打杆与阳极板刚性连接,振打杆与极板框架柔性连接。
所述极板框架含有两侧的立柱和下横梁,两侧的立柱的下端设有导向轴,导向轴上端设有涨紧螺母,导向轴下端插入所述极板框架的下横梁两端的导向套管内,涨紧螺母下端与导向套管上端顶紧。
所述放电系统包括放电极框架,放电极框架含有横梁,该横梁设有放电线连接件,放电线连接件包括两侧导柱,该两侧导柱穿过放电极框架的横梁,导柱两端设有孔板,所述阴极线的端部插入孔板内。
在上述微风电除尘器中,当烟气从壳体的进口端进入其内时,经进口挡风板的导流作用,迫使烟气进入进口端的均风装置,烟气经过均风装置后,进入电场腔体内,充分荷电,由于阳极板组的末端封闭,因此烟气从阳极板组中相邻金属薄板之间的微通道通过进入相邻的电场腔体时,烟气中的荷电尘粒近乎极小的距离趋向作为收尘极的金属薄板,这时库仑力极大,从而使粉尘几乎无一逃逸地被捕集到,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收尘效率。由于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的结构形状且其之间保持有间距,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样电场长度内大大增加了收尘面积,因此有效提高了捕集粉尘的能力。由于收尘面积的增加,因此烟气在通过阳极板组中相邻金属薄板之间的微通道时速度极低,这样被振打而飘落的粉尘不可能再逆向飘回形成二次扬尘现象。同时由于壳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均风装置和导流装置,从而使烟气均流流进和流出电场,这样克服了现有技术烟气流入电场不均流所导致除尘效率降低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风电除尘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风电除尘器的俯视图。
图3是阳极板组、极板框架和振打杆之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阳极板组与极板框架连接结构关系放大示意图。
图5是阴极组与放电极框架的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阴极线与放电线连接件的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中,一种微风电除尘器,包括壳体1、收尘系统2、收尘振打装置3、放电系统4和放电振打装置5。壳体1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收尘系统2与放电系统4布置在壳体1内腔中。收尘振打装置3设置在壳体1的进口端。放电振打装置5设置在放电系统4的顶部,这样的布置结构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侧部振打所导致封闭点漏风的不足。收尘系统2包括若干组阳极板,相邻两组阳极板错开一角度,并且相互首尾相连,在壳体1进口端与出口端各形成若干封闭点6。放电系统4包括若干组阴极线,阴极线组相对于阳极板组偏移一距离布置在两两阳极板组形成的空间中。阳极板组在进口端与壳体1靠近处设有进口挡风板7,所述相邻的两阳极板组首尾相连的封闭点在进口端处设有进口导流板8,在进口端设有均风装置9,在出口端设有导流装置10。所述每组阳极板为一系列金属薄板,这些金属薄板在壳体1内排成一列,相邻金属薄板之间保持相同间距,所述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结构形状。为降低成本,提高互换性,所述进口端设有的均风装置9和所述出口端设有的导流装置10的结构相同,均含有若干条形板,条形板分为两组,这两组条形板对称分布成一列,这两组中的相邻条形板之间保持间距。为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防止二次扬尘,所述壳体1的两侧壁板11互成一定角度,并分别与相邻阳极板组平行,在两侧壁板与阳极板组之间设有出口抑尘电极12。如图3所示,所述收尘系统2还包括极板框架14及振打杆15,所述阳极板组自由悬挂于极板框架14中,阳极板的两端与极板框架14柔性连接,振打杆15设置在阳极板组的中间,振打杆15与阳极板组刚性连接,振打杆15与极板框架14柔性连接,这样振打杆15既能传递振打力,又能对阳极板组起到定位的作用。如图4所示,所述极板框架14含有两侧的立柱16和下横梁19,两侧的立柱16的下端设有导向轴17,导向轴17上端设有涨紧螺母18,导向轴17下端插入所述极板框架14的下横梁19两端的导向套管内20,涨紧螺母18下端与导向套管20上端顶紧,这样可以给下横梁一定的张拉力,从而能够保证阳极板组的垂直。 如图5所示,所述放电系统5包括放电极框架21,放电极框21架含有横梁25,该横梁25设有放电线连接件23,如图6所示,放电线连接件23包括两侧导柱24,该两侧导柱24穿过放电极框架21的横梁25,导柱24两端设有孔板26,所述阴极线22的端部插入孔板26内,这样放电线连接件23两侧的导柱24可以在横梁25上自由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阴极线22上下自由浮动,可以对阴极线22在热烟气作用下的受热膨胀进行补偿,从而能够保证阴极线22永不变形。在上述微风电除尘器中,当烟气从壳体1的进口端进入其内时,经进口挡风板7的导流作用,迫使烟气进入进口端的均风装置9,烟气经过均风装置9后,进入电场腔体内,充分荷电,由于阳极板组的末端封闭,因此烟气从阳极板组中相邻金属薄板之间的微通道通过进入相邻的电场腔体时,烟气中的荷电尘粒近乎极小的距离趋向作为收尘极的金属薄板,这时库仑力极大,从而使粉尘几乎无一逃逸地被捕集到,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收尘效率。由于金属薄板的横截面为曲线或折线的结构形状且其之间保持有间距,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样电场长度内大大增加了收尘面积,因此有效提高了捕集粉尘的能力。由于收尘面积的增加,因此烟气在通过阳极板组中相邻金属薄板之间的微通道时速度极低,这样被振打而飘落的粉尘不可能再逆向飘回形成二次扬尘现象。同时由于壳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均风装置和导流装置,从而使烟气均流流进和流出电场,这样克服了现有技术烟气流入电场不均流所导致除尘效率降低现象的发生。上述除尘器对烟气进行治理,可以保证出口排放达到10mg//Nm3以下,满足国家环保标准远期的烟尘排放规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1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试验用盘式多点位移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腔勾槽及平面检测找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