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2015.1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容睿;曾欢;余洪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A61B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可视 人流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
背景技术
现有无痛可视人流主要分为超声可视人流术和宫腔镜可视人流术,但是两种技术都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扩宫,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中国专利201210404408.6于2013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微距可视内窥装置,该装置由内窥管、手柄、电路板、透明罩、吸引头等部件构成。该内窥管内部有隔层,把内窥管分为了两个腔,也叫双腔。一个腔是吸引腔,另一个腔是走FPC柔性电路板的腔。
上述装置中的FPC线走双腔里面的其中一腔,如果想FPC方便穿过去,必然需要增加腔的大小尺寸。反之腔越小,FPC通过就不方便;且FPC走内窥管内部,势必会使得内腔尺寸减小,一方面影响吸引力,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堵塞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在内窥管的后段设置手柄,该手柄内设有电路板,所述内窥管的前端与吸引头的后端连接,吸引头的前端与透明罩连接,在透明罩中设有摄像头组件,该摄像头组件与FPC柔性电路板的前端连接,所述内窥管的前段位于套管中,在所述内窥管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FPC柔性电路板的后端先穿过吸引头,然后从套管与内窥管之间穿过,最后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FPC柔性电路板位于套管内的部分嵌装在所述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窥管的前段增套套管,并在内窥管上增加了凹槽,这样FPC柔性电路板不通过内窥管穿过与电路板连接,而是从套管与内窥管之间穿过后与电路板连接,从而增加了内窥管的内腔尺寸,加强了内窥管吸引力,保证了内窥管的通畅,能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堵塞。内窥管上的凹槽用于对FPC柔性电路板定位及导向,使FPC柔性电路板通过更方便;套管将吸引头与手柄之间的FPC柔性电路板完全隐藏,不仅美化了外观,而且能有效防止FPC柔性电路板因外露而发生失效或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燕尾形。以上结构一方面易于加工制作,另一方面,FPC柔性电路板通过容易,并且能有效防止FPC柔性电路板从凹槽的槽口中滑出。
作为优选,所述吸引头与内窥管及透明罩之间均通过粘胶固定。以上结构一方便保证了吸引头与内窥管及透明罩之间的牢靠度,另一方便也便于吸引头与内窥管及透明罩之间的连接。
为了使FPC柔性电路板与内窥管的内腔完全隔离,并且FPC柔性电路板不外露,作为优选,所述套管的前端与内窥管的前端平齐,所述套管的后端与手柄的前端相抵或伸入手柄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窥管的外壁增加了凹槽,使FPC柔性电路板通过凹槽与电路板连接,从而增大了内窥管内腔尺寸,加强了内窥管吸引力,有效地解决了内窥管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FPC柔性电路板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FPC柔性电路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4是图1中内窥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在内窥管3的后端接有尾套9,内窥管3的后段设置手柄8,该手柄8优选由两个半体对扣而成,手柄8内设有电路板10。
所述内窥管3的前端与吸引头2的后端通过粘胶固定,吸引头2的前端与透明罩1通过粘胶固定,在透明罩1中设有摄像头组件6,该摄像头组件6与FPC柔性电路板4的前端连接。
所述内窥管3的前段位于套管5中,所述套管5的前端与内窥管3的前端平齐,所述套管5的后端与手柄8的前端相抵或伸入手柄8内。
在所述内窥管3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横截面为燕尾形的凹槽7。所述FPC柔性电路板4的后端先穿过吸引头2,然后从套管5与内窥管3之间穿过,最后与所述电路板10连接,所述FPC柔性电路板4位于套管5内的部分嵌装在所述凹槽7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窥管3上增加了凹槽7,FPC柔性电路板4不通过内窥管3穿过与电路板10连接,而是从套管5与内窥管3之间的凹7槽穿过后与电路板4连接,从而增加了内窥管3的内腔尺寸,加强了内窥管3吸引力,保证了内窥管3的通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2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圆筒干燥机用进料装置
- 下一篇:气刀干燥装置和基板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