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救生舱蓄冰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2503.2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禚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矿安避险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舱蓄冰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冰制冷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矿用救生舱蓄冰制冷系统,属于蓄冰制冷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矿难事故的多发给矿井生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引起各方的广泛重视。通过在井下设置紧急避险空间可有效提高被困遇险人员的生存几率。紧急避险空间必须能抵御来自外部的有毒有害烟气、高温环境对避险人员暂时避险等待救援的影响。另外,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矿用救生舱)采用气密和正压结构,当遇险人员进入气密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后,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的温度会逐渐上升,硐室内的湿度也会由于各种因素使其变大,这时为了避险生存者的生存需要,就必须对避难硐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以满足温度不大于35℃和湿度不大于85%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矿用救生舱蓄冰制冷系统,通过升华吸热来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然后通过风机将空气吹散到整个矿用救生舱,从而达到调节硐室内空气温度的效果,对矿用救生舱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使温度不大于35℃和湿度不大于85%,能够满足避险生存者的生存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矿用救生舱蓄冰制冷系统,包括蓄冰箱箱体,所述蓄冰箱箱体分为上、下两层,内部设有制冷风道,上层箱体制冷风道和下层箱体制冷风道均设有散热管,且上层箱体制冷风道和下层箱体制冷风道的四周缠绕有制冷铜管;所述蓄冰箱箱体设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四周设有加强筋,所述外框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硅酸盐保温材料;
所述蓄冰箱箱体通过所述制冷铜管与制冷压缩机相连,所述制冷压缩机与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控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箱体风道和下箱体风道的结合处设有密封胶,以起到密封的作用,有益于风的流畅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蓄冰箱箱体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制冷压缩机控制相连,所述控制器为温控器、单片机控制器或编程逻辑控制器。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控箱接入井下660V的电源电压,提供充足的电源给制冷压缩机,带动压缩机工作;蓄冰箱箱体里设有一个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相连的温度传感器,一旦蓄冰箱里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值时,压缩机将自动停止工作,此时蓄冰箱里的水已经结成晶莹剔透的冰了。然后利用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利用冰并作为冷媒,正常情况下:利用放置在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外面的矿用防爆型制冷压缩机装置,实现对避难硐室内的蓄冰柜输送冷量,通过冷热交换使蓄冰柜内的水转化为冰,并维持在-20℃左右,在保温处理状态下贮存冷量。一旦发生矿难,人员在避难硐室内避险等待救援时,接通备用电源后,可利用避难硐室内蓄冰箱上的低电压煤矿用防爆风机,通过蓄冰柜内的风道把冷量传输到生存硐室内,到达降温的目的。风机转速可调,所以输送的风量可调,输出温度也就相应的可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升华吸热来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然后通过风机将空气吹散到整个矿用救生舱,从而达到调节硐室内空气温度的效果,对矿用救生舱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使温度不大于35℃和湿度不大于85%,能够满足避险生存者的生存需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箱体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2-把手;3-上箱体风道;4-上箱体;5-上下箱体连接组件;6-下箱体; 9-下箱体风道;10-下箱体风道支撑架;11-上箱体风道支撑架、12-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矿安避险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矿安避险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25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走状态检测装置、行走状态检测方法
- 下一篇:自适应声学成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