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条整经机上喷雾除静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2641.0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7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盛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H13/00 | 分类号: | D02H13/00;D02H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项丽 |
地址: | 2152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条整经机上 喷雾 静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分条整经机上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喷雾除静电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厂所纺的大部分纤维(吸湿性低的涤纶、腈纶、氯纶等)在生产中容易产生静电,主要是由于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纤维与纤维、纤维与机器部件之间密切接触和摩擦,造成电荷在物体表面的转移,而产生静电。带相同电荷的纤维之间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纤维与机器部件相互吸引,结果会造成纱线毛羽增多、纱线粘灰、卷装成形不良,纤维粘缠机件,纱线断头增加,以及在布面上形成分散性条影等。
授权公告号为CN 101935903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分条整经机上的除静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装置本体、与所述装置本体相连通的进水管路、出气口与所述装置本体相连通的空压机、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并与所述装置本体相连通的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嘴口朝向所述分条整经机上的筒子架。然而该除静电装置设置的喷嘴固定在装置本体上,只能朝很窄的范围内喷水,因而必须设置多个喷嘴才能覆盖整个筒子架,且自动化程度低,浪费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喷水角度可调且节约水资源的分条整经机上喷雾除静电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条整经机上喷雾除静电装置,它包括伸入筒管内部且角度可调的喷水管、与喷水管相连接用于控制喷水管出水角度和出水速度的电控模块,所述喷水管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与喷水管轴心线相平行的出水口。
优化地,所述喷雾除静电装置还包括与喷水管相连通用于指示喷水流量的仪表盘。
优化地,所述喷水管的调节范围为与水平面呈30~15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分条整经机上喷雾除静电装置,通过电控模块控制喷水管出水角度和出水速度,一方面仅利用喷水管上下两侧的出水口喷水,能够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利用喷水管的转动实现筒管内部的加湿,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条整经机上喷雾除静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条整经机上喷雾除静电装置喷水管的俯视图;
其中,1、筒管;2、喷水管;21、出水口;3、电控模块;4、仪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的分条整经机上喷雾除静电装置,主要包括喷水管2和电控模块3。
其中,喷水管2伸入筒管1内部,并且角度可调(即可以喷水管2的轴心线作旋转),它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与喷水管2轴心线相平行的出水口21,用于向筒管1内部喷水加湿,消除静电;电控模块3与喷水管2相连接,并外接电源,用于控制喷水管2出水角度和出水速度。一方面喷水管2仅上下两侧的出水口21出水,且其出水速度可调,能够实现对出水量的智能控制,节约水资源;利用喷水管角度可调的性质,实现整个筒管1内部的加湿,简单、方便、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分条整经机上喷雾除静电装置还包括与喷水管2相连通的仪表盘4,用于指示喷水流量,方便操作工人的检查。当喷水流量大时,操作工人可以调节电控模块3,减小水流量。喷水管2的调节范围为与水平面呈30~150°,当喷水管2的调节范围超出上述范围时,出水方向洒至筒管1外部,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盛织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盛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26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平板电脑电池
- 下一篇:一种热收缩塑料薄膜外壳一次性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