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烷基化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4609.6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潘苏林;王传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8 | 分类号: | B01J8/08;C07C9/16;C07C2/6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基化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年产60万吨工业异辛烷生产工艺的烷基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烷基化技术以所用催化剂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硫酸烷基化工艺(SA法)、氢氟酸烷基化工艺(HF法)和固体酸烷基化技术。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研究已历时多年,出现了大批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和工艺的专利,主要有FBA、AlkyClean、Alkylene 工艺等。虽然目前固体酸烷基化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目前仍无工业化应用的先例。 无论HF法还是SA法,所使用的两种酸催化剂均是危害性的,尤以HF更为严重。在酸发生泄漏的情况下,硫酸更容易处理。并且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HF酸的安全性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受到的关注更多。硫酸工艺操作成本主要在蒸汽、电和酸方面,而HF工艺主要在高压蒸汽、汽提塔、重沸器的燃料要求方面,HF相对成本高。随着全球环保要求的提高,更多的HF法烷基化装置改造为SA法烷基化装置。自1990年以来,86%的新建烷基化装置采用硫酸烷基化技术。SA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的重要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够使原料与催化剂充分均匀混合而无需搅拌器的烷基化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烷基化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以及设置在反应罐顶部的原料入口和催化剂入口,所述反应罐内部由上往下依次包括物料分布混合段、反应段以及产品分离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分布混合段包括烃分布管组件、酸分布管组件以及酸烃混合器,所述烃分布管组件和酸分布管组件的进料端分别与原料入口和催化剂入口对应连通,其出料端与酸烃混合器连接,所述酸烃混合器分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酸烃混合块,每个酸烃混合块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烃分布管组件连通的烃进料管接头和至少一个与酸分布管组件连通的酸进料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烷基化反应器,其所述烃分布管组件包括与原料入口连通的烃进料总管、与烃进料总管连通的烃进料分布环管以及一端与烃进料分布环管连通的若干烃进料分布软管,所述烃进料分布软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酸烃混合块上的烃进料管接头连通;所述酸分布管组件包括与催化剂入口连通的酸进料总管、与酸进料总管连通的若干酸进料分布支管以及与酸进料分布支管连通的若干酸进料分布管,所述酸进料分布管与对应的酸烃混合块上的酸进料管接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烷基化反应器,其在所述产品分离段内设置有叶片分离器,所述反应罐内的重质物料由反应罐底部的排料口流出,所述反应罐内的轻质物料由反应罐侧面的产品出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年产60万吨工业异辛烷生产工艺,物料分布混合段在无需搅拌器的情况下将原料与催化剂进行充分均匀分布混合,在反应器内设有静态填料,以增强在高烯烃空速下的传质效果,使硫酸、富烯烃物料及富异丁烷烃物料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该反应器通过气化移除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对反应器进行直接冷却,反应产物进入气‐液分离器和液‐液分离器,气相物流进入压缩机,液相烃类物流与酸烃乳化液分离后被送至脱异丁烷塔进行分离提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物料分布混合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物料分布混合段中烃分布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物料分布混合段中酸分布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物料分布混合段中酸烃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反应罐,2为原料入口,3为催化剂入口,4为物料分布混合段,5为反应段,6为产品分离段,7为酸烃混合器,7a为酸烃混合块,8为烃进料管接头,9为酸进料管接头,10a为烃进料总管,10b为烃进料分布环管,10c为烃进料分布软管,11a为酸进料总管,11b为酸进料分布支管,11c为酸进料分布管,12为叶片分离器,13为排料口,14为产品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4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觉感知记录和回放
- 下一篇:厌氧污泥产氢活性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