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TCC内埋置电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6703.5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5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石伟;吕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H1/00 | 分类号: | H03H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cc 内埋置 电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LTCC内埋置电容。
背景技术
介绍印制板功能
LTCC内埋置电容和电感是LTCC微波电路系统模块的基础元件。现有的LTCC内埋置电容,采用的电极形状是矩形,电极外引线位于电极的任一侧边,通过导体和通孔构建充、放电通路,两个电极的分布方式是平行正对或平行交叉正对。
LTCC内埋置电容工作于高频时,要求电容有较高的精度和自谐振频率。内埋置电容较小(≤30pF)时,常规结构内埋置电容的寄生效应会对电容的精度和自谐振频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内埋置电容在微波电路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常规结构形式还存在电容的制作精度差,寄生效应严重,自谐振频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LTCC内埋置电容,对常规内埋置电容结构进行改进,克服常规内埋置结构电容存在的精度差,自谐振频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LTCC内埋置电容,包括相对设置的、均为圆柱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的中心开设有圆柱形的第一通孔,第二电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与第一电极电互联的第一电极引出端从第一通孔引出,与第二电极电互联的第二电极引出端从第二通孔引出。
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一通孔的剖面的圆心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重合。
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半径一致,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重合。
所述的第二通孔也为圆柱形,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最近化放置,以产生寄生电容。
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半径相等,其半径在0.4mm~10mm之间;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半径在0.05mm~0.3mm之间。
所述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间距0.1mm~0.6mm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TCC内埋置电容,通过更改电容极板的几何形状,改变电极外引线的空间位置,引入对器件工作有益的寄生效应。解决常规结构内埋置电容制作精度差,自谐振频率低的问题:
将电极的形状由矩形改为圆形,减短电极引出端到极板最远位置的充电路径,减小电流充、放电的路径和电阻,提高内埋置电容的Q值;使用通孔取代外引线,通孔置于极板的中心,可以使通孔电流到电极外边缘的距离最短,减小电容极板自身的寄生电感。
进一步,电极引线由电极侧边连接的导体改为电极中心位置的通孔,消除了电极侧边外引线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将两个电极的连接通孔最近化放置,产生寄生电容,抵消部分寄生电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电极;2为第二电极;3为第一通孔;4为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实用新型针对常规结构电容存在的精度差,自谐振频率低的问题,对 常规电容结构进行改进,改进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电极的形状由矩形改为圆形;
将电容电极由矩形改为圆形,减短电极引出端到极板最远位置的充电路径,减小电流充、放电的路径和电阻,提高内埋置电容的Q值;同时减小电容极板自身的寄生电感,提高电容的自谐振频率;
(2)使用通孔取代外引线,通孔置于极板的中心;
通过这样的改进能够消除电容电极侧边到通孔的外引线,该结构形式的外引线是内埋置电容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的主要来源。通孔置于极板的中心,可以使通孔电流到电极外边缘的距离最短,减小电容极板自身的寄生电感。
以及以下进一步的改进:
(3)两个外引电极通孔最近化放置;
外引电极的尺寸确定后,其寄生效应也就确定,两个通孔最近化放置,可以增大两个电极间的有效寄生电容,进一步提高自谐振频率。
(4)增大通孔孔径;
增大通孔孔径,能够减小通孔的寄生电感,同时增大通孔的寄生电容,可以减小通孔寄生效应对于电容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67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