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1086.8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宏;刘忠明;张和平;孟令先;李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箱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齿轮箱的轴端密封回油结构,尤其适用于高速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的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机械产品技术的快速提升,对产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完好的内部质量,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如果出现漏油情况,不仅造成了浪费,也污染了环境并影响了整台设备的完好程度。因此对于通用齿轮箱尤其是轴承需要强制润滑的高速齿轮箱,输入轴端和输出轴端的密封装置的设置至关重要,既要防止润滑油液泄露造成润滑不足,又要防止外面的杂物进入箱体内,造成严重摩擦,污染润滑油,影响寿命。常用的一些密封措施存在着密封不严,容易老化,维修更换不便等缺点,需要开发一种能实现零泄漏的轴端密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各种机械设备齿轮箱中能实现轴端零泄漏的轴端密封回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结构,它包括由上、下箱体组成的齿轮箱,通过轴承支撑在上、下箱体接合面间之间的传动轴,套装在传动轴外伸端并通过连接件与齿轮箱相固接的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在密封端盖与齿轮箱之间设置有挡油环,在挡油环的外环缘与密封端盖之间装有O型密封圈;在位于挡油环外侧的密封端盖的环形凹腔内安装有与端盖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的迷宫密封环,迷宫密封环与传动轴过盈配合并设置有O型密封圈;在密封端盖上装有一端与密封端盖的环形凹腔相连通另一端与齿轮箱内腔相通的回油管;在下箱体上加工有与轴承外侧端相通的回油槽,槽内开有与齿轮箱内腔相通的回油孔;挡油环上开有使油液回流到回油槽内的油孔。
本实用新型密封端盖的环形凹腔内壁面是由多个具有自动收集油液的斜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使得润滑轴承的大量油液被挡油环阻挡进入下箱体上的回油槽内,并通过油槽内的回油孔进油箱体内部,少部分通过挡油环的油液被甩到密封端盖的斜面上,自动收集到密封端盖下部通过挡油环上所开设的回油孔再次进入下箱体的油槽中回到箱体内部,迷宫密封环和密封端盖一起组成了迷宫密封,极少量进入迷宫密封环中的油液通过斜面收集到密封端盖下部进入密封端盖回油孔通过外部回油管回到油箱,这样经过三次回油,可以实现真正的零泄漏,提高产品的质量。具有加工简单,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密封性能良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端密封回油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挡油环结构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1~图2中序号:1 传动轴,2 密封端盖斜面Ⅲ,3 密封端盖,4 固定螺钉,5 密封端盖斜面Ⅱ,6 密封端盖斜面Ⅰ,7 O型密封圈,8 挡油环,9 上箱体,10 轴承,11 下箱体,12回油槽,13 轴承润滑管,14 回油孔,15 回油管,16 密封端盖回油孔,17 迷宫密封环,18 O型密封圈,19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结构包括由上、下箱体9、11组成的齿轮箱,通过轴承10支撑在上、下箱体接合面间之间的传动轴1,套装在传动轴外伸端并通过连接件与齿轮箱相固接的密封端盖3,其特征在于:在密封端盖3与齿轮箱之间设置有挡油环8,在挡油环8的外环缘与密封端盖3之间装有O型密封圈7;在位于挡油环8外侧的密封端盖3的环形凹腔内安装有与端盖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的迷宫密封环17,迷宫密封环17与传动轴1过盈配合并设置有O型密封圈18;在密封端盖3上装有一端与密封端盖3的环形凹腔相连通另一端与齿轮箱内腔相通的回油管15;在下箱体11上加工有与轴承10外侧端相通的回油槽12,槽内开有与齿轮箱内腔相通的回油孔14;挡油环8上开有使油液回流到回油槽12内的油孔19(参见图2、3);所述密封端盖3的环形凹腔内壁面是由具有自动收集油液的密封端盖斜面Ⅲ 2、密封端盖斜面Ⅱ 5、密封端盖斜面Ⅰ6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轴承润滑管13进入轴承10润滑的大量油液被挡油环8阻挡直接进入与轴承10一侧相通的下箱体11上的回油槽12内,并通过回油槽12内的回油孔14进入箱体内部,实现了第一次回油;少部分通过挡油环8的油液被甩到密封端盖3的斜面Ⅰ上,与密封端盖斜面Ⅱ5一起自动收集油液到密封端盖3下部通过挡油环8所开设的回油孔19再次进入下箱体11的回油槽12中回到箱体内部,为了使油液尽量能回箱体,挡油环8上可以多开设几个回油孔,实现了第二次回油;迷宫密封环17和密封端盖3一起组成了迷宫密封,经过前两次回油大部分油液已经回到箱体内,极少量进入迷宫密封环17中的油液,由于迷宫密封环17与传动轴1一起旋转,会将油液甩到密封端盖3的斜面Ⅲ上,自动收集到密封端盖3下部进入回油孔16通过外部的回油管15回到油箱内,实现了第三次回油。这样经过三次回油,可以实现真正的零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1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