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围进气格栅搭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1109.5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1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岸;吴双;周侃;陈小林;王龙飞;胡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晓林 |
地址: | 43009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围进气 格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围进气格栅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围进气格栅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种,有一体设计模式,有左右拼接的模式。
其中一体设计模式由于零件太大,成型后尺寸难以控制精确,且为防止与车身及周边装配不良,往往采取双色注塑的方式进行成型,周边用软胶和车身做匹配,成型方式复杂,且需要大吨位注塑机才能生产,模具,原料,生产成本都较高。
左右拼接模式格栅由于塑料件在各种环境下面成型尺寸差异的原因,中部间隙不好控制,很容易间隙过大或间隙不均,对产品美观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前围进气格栅搭接结构,没有间隙的风险,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汽车前围进气格栅搭接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第一格栅件和第二格栅件,所述第一格栅件和第二格栅件采用中部搭接模式,第一格栅件搭接在第二格栅件上,第一格栅件上的搭接处设置有用于限位及固定的卡子,第二格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子相配置的卡槽。
按以上方案,所述第一格栅件搭接在第二格栅件上的搭接量为10~14mm。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汽车前围进气格栅搭接结构,采用适当的搭接量,有足够的余量对抗不同环境下成型后尺寸差异,不存在中间间隙过大的风险;中间有卡子对搭接面差进行限定,不存在搭接不良的风险,产品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图1的B-B截面图;
其中:1-第一格栅件、2-第二格栅件、3-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汽车前围进气格栅搭接结构,其包括第一格栅件1和第二格栅件2,所述第一格栅件1和第二格栅件2采用中部搭接模式,第一格栅件1搭接在第二格栅件2上,第一格栅件1上的搭接处设置有用于限位及固定的卡子3,第二格栅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子3相配置的卡槽。
优选的,第一格栅件1搭接在第二格栅件上2的搭接量为10~14mm。
优选的,第一格栅件1搭接在第二格栅件上2的搭接量为1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需要大机台注塑和双色注塑成型,且安装后外观美观,大方。不存在中部间隙过大,间隙不均的风险;降低了零件成本,中部卡接结构卡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搭接量为12mm,注塑件成型后尺寸差异已经完全考虑,不存在搭接不到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子与卡槽配合,在车身Y向左右各留有3mm间隙,保证成型后零件尺寸在各种不同环境下面的变化,都能顺利卡接上去;卡子与卡槽配合,在车身Z向限位牢固,X向一边固定,一边完全放开,卡接紧固,拆卸也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格栅件搭接在第二格栅件上面,第二格栅件先装配在车身上面,然后安装第一格栅件,第一格栅件安装好后轻拍第一格栅件中部卡子处,则卡子会顺利卡接在第二格栅件上面,两件完全安装牢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1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无线控制开关式防盗装置的动力电池组电瓶
- 下一篇:一种吸能式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