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晶胶介质连续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3324.9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林红;贠军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18;B01J4/00;B01J2/00;B01J2/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许美红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式晶胶 介质 连续 成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晶胶介质成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式晶胶介质连续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尺寸均一的微米级或纳米级的载体颗粒或介质颗粒在新药筛选、生化分离、医学检测、基因治疗、药物控释等许多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几年国内外的需求迅速增加。但由于微纳米粒的特殊性,粒径分布的控制及大小均一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利用微通道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粒径和形态可控的晶胶介质在实验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现有实验室制作晶胶介质系统主要采用组装离散式的,不仅操作起来没有系统性,而且操作很不方便,同时不能实现制备晶胶介质的大规模连续制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的实验室制作晶胶介质的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和制作出一个整体式的微通道晶胶介质成形装置,实现晶胶介质的连续半自动制备,满足大规模制备和工业应用的需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晶胶介质连续成形装置,包括:
样品罐组,包括多个样品罐,盛装试验溶液,样品罐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蠕动泵组,包括至少两个蠕动泵,蠕动泵通过管道与样品罐连接;
微通道反应器,通过泵管与蠕动泵连接;
收集罐,通过管道与微通道反应器连接,该收集罐置于恒低温体中,该收集罐中设有温度传感器;
搅拌器,设置在该收集罐上方,对收集罐中的液体进行搅拌;
控制器,包括单片机,以及与该单片机连接的蠕动泵控制电路、温控电路和显示控制电路,蠕动泵控制电路与蠕动泵组连接,温控电路与样品罐和收集罐中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显示控制电路连接一触摸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中,该微通道反应器包括上盖板、封装隔板和反应板,其中上盖板和反应板为304不锈钢板,封装隔板为惰性聚合物pp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中,所述恒低温体为装满酒精的酒精桶,该酒精桶置于装有干冰的泡沫桶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中,所述蠕动泵上设有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将现有的离散性实验设备进行集成并引入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蠕动泵实现连续的液体输送,实现了晶胶介质连续成形以及实验过程的自动控制,能很好地满足晶胶介质大规模制备,并为工业应用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式晶胶介质连续成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式晶胶介质连续成形装置将现有的离散化的实验装置进行集成,并实现晶胶介质的半自动连续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晶胶介质连续成形装置包括:
样品罐组10,包括多个样品罐,盛装试验溶液(如水相,油相,单体溶液和催化剂),样品罐内设有温度传感器70;蠕动泵组20,包括至少两个蠕动泵,蠕动泵通过管道与样品罐连接;样品罐组10和蠕动泵组20根据需要设置样品罐的个数和蠕动泵的个数。蠕动泵主要包括泵管、蠕动泵泵头、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器、联轴器、控制电路以及泵头、步进电机支撑板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在蠕动泵上设置减震装置,以减轻电机的震动。样品罐组10和蠕动泵组20能够为微通道提供稳定、无脉动、流量准确的流动相。
微通道反应器30,通过泵管与蠕动泵连接;反应板上设有多个板载微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30包括密封板、盖板及基板,其中上盖板和反应板可选用304不锈钢板,封装隔板选用惰性聚合物pp板。在反应板上加工出可进行流体聚焦的“十”字交叉对冲微通道、“T”型微通道或者“Y”型微通道,其中微通道截面为矩形。将上盖板、封装隔板加盖到基板上即形成板载微通道结构,该板载微通道结构利用流体聚焦技术成滴,形成的微滴尺寸均一,经结晶致孔和聚合反应形成的晶胶微球,其粒径分布窄,粒径大小通过油水相的流动进行调节,实现了晶胶微球颗粒的可控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3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制备不同大小胶体金颗粒的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