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耐热包装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3976.2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耐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0/08 | 分类号: | B65D30/08;B65D65/40;C08L23/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耐热 装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包装,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耐热包装袋。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树脂为主要材料。添加各种助剂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延展性,冷却后可以固定其形状的一类材料。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树脂分子在熔融状态下,且周围均匀的分布助剂分子的过程叫塑化,已经达到了这个过程叫已经塑化了,还没有达到,被认为尚未塑化。塑料包装是包装业中四大材料之一:纸及纸板占30%,塑料占25%,金属占25%,玻璃占15%。现有塑料袋大多材质及结构较为简单,在高温下极易损坏,使得生产成本变高,同时由于塑料本身问题,有些产品具有毒素,对放置在塑料袋内的产品造成影响,从而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使用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耐热包装袋,该保温耐热包装袋有助于包装袋在高温下不容易损坏,并且生产成本低,内部的聚丙烯塑料质量稳定,无毒无污染,储存安全,储存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保温耐热包装袋,包括表层的防护层以及内层的隔热层,所述防护层由溶致性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构成的涂料层,所述隔热层由聚丙烯塑料和抗氧化剂、填充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以及偶联剂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0.3mm,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助于包装袋在高温下不容易损坏,并且生产成本低,内部的聚丙烯塑料质量稳定,无毒无污染,储存安全,储存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耐热包装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记如下:1、防护层,2、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保温耐热包装袋,如图1所示,包括表层的防护层1以及内层的隔热层2,所述防护层1由溶致性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构成的涂料层,所述隔热层2由聚丙烯塑料和抗氧化剂、填充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以及偶联剂制成,所述抗氧化剂为对苯二胺,所述填充剂为金刚砂,所述热稳定剂为S,S'-双(硫代甘醇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所述光稳定剂为邻羟基苯甲酸苯酯,所述偶联剂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2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聚丙烯塑料占75.9%-80.4%,所述对苯二胺占2.8%-3.7%,所述金刚砂占11.4%-12.3%,所述S,S'-双(硫代甘醇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占1.6%-2.5%,所述邻羟基苯甲酸苯酯占1.3%-2.2%,所述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占2.5%-3.4%。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2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聚丙烯塑料占79.9%,所述对苯二胺占2.9%,所述金刚砂占11.5%,所述S,S'-双(硫代甘醇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占1.7%,所述邻羟基苯甲酸苯酯占1.4%,所述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占2.6%。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2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聚丙烯塑料占76.4%,所述对苯二胺占3.6%,所述金刚砂占12.2%,所述S,S'-双(硫代甘醇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占2.4%,所述邻羟基苯甲酸苯酯占2.1%,所述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占3.3%。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层1的厚度为0.3mm,所述隔热层2的厚度为0.2mm。
本实用新型保温耐热包装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助于包装袋在高温下不容易损坏,并且生产成本低,内部的聚丙烯塑料质量稳定,无毒无污染,储存安全,储存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耐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耐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39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组合物
- 下一篇:电动车专用里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