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以串联毛竹筒为载体的组合圆环形生态浮岛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4119.4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0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施积炎;吴小东;聂泽宇;何俊昱;黄皓旻;方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毛竹 载体 组合 圆环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串联毛竹筒为载体的组合圆环形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地表水污染是当今我国面临的一大环境难题,其中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因为其广泛性和突出性一直受到科研和工程人员的关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很多,近十年来,生态修复措施被广泛采用,其中利用生态浮岛进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更是受到很多工程人员的青睐。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生态浮岛载体多由人造轻质材料制成,如泡沫塑料板、聚苯乙烯泡沫板,也有些浮岛载体由木材、竹子制成。使用泡沫塑料板等人造材料的主要缺陷有:生产和安装成本较大,稳定性较差,无法抵抗风浪的冲击,景观效果较差,废弃的浮岛材料容易产生水体二次污染。木材作为浮岛载体虽然较人造材料更加生态,但是木材成本较贵、安装和固定较难,较易腐烂,因此未被广泛使用。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也常被用作浮岛载体材料,浮岛载体形状均为竹排式,竹排式的生态浮岛形状一般为方形,整体景观效果欠佳,固定方式多为四边牵引固定,抵抗风浪能力较差,而且由于竹排式生态浮岛上不易盛放基质,很难在上面种植景观和除污效果较好的挺水植物。一种优异的生态浮岛应该同时具备成本较低、材料生态、安装和固定简单并且稳定、景观和除污效果都较好、基本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毛竹筒为浮体构件的组合圆环形生态浮岛载体,这种浮岛载体而且成本低廉、构件很少、安装快速、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并且回收方便,基本不产生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以毛竹筒为浮体构件的组合圆环形生态浮岛载体,包括短竹筒、细铁丝、固定毛竹竿、固定斜拉绳、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防滑圈。其中,细铁丝将多个短竹筒紧致串联成一个竹筒圈,竹筒圈的直径不超过2000mm,大小不一的竹筒圈构成组合圆环形的浮岛载体,短竹筒的数量、各个竹筒圈的直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个竹筒圈的间距为150mm—200mm;六根细铁丝分别由外到内穿过每个竹筒圈上的某个短竹筒,细铁丝的一端汇集于组合圆环的中心并拧成第一固定圈,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最外层竹筒圈上,使整个组合圆环形载体被六等分;固定毛竹竿垂直锤击插入底泥中且高出水面一定长度,再将载体中心处的第一固定圈套在毛竹竿上;在固定毛竹竿上位于第一固定圈的上下位置分别安装一个防滑动圈,防滑动圈由粗铁丝现场拧成,紧实缠绕在固定毛竹竿上,它们的位置根据现场水位波动实际情况确定;六根固定斜拉绳的一端固定在位于毛竹竿下部的第二固定圈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组合圆环载体上分布均匀的六个节点上,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的内径都稍大于固定毛竹竿外径,使固定圈能够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短竹筒下半部分填充泡沫碎屑,上半部分盛装植物生长基质;短竹筒的筒壁打有若干小孔,使植物根须能够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竹筒和竹竿的天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强度较高且不易腐烂,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竹筒本身具有较大浮力,底部填充泡沫碎屑更能保证载体具有足够大的浮力。
3、植物直接种植在竹筒内,节省了空间和成本,种植方法简单而又生态。
4、圆环状浮岛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抵抗水利冲击,伞状稳定系统灵活又稳定,能够适应水位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5、浮岛构建加工非常简单,现场组装和固定简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短毛竹筒的示意图;
图中,短竹筒1、细铁丝2、固定毛竹竿3、固定斜拉绳4、第一固定圈5、第二固定圈6、防滑动圈7、泡沫碎屑8、植物生长基质9、浮岛植物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以毛竹筒为浮体构件的组合圆环形生态浮岛载体包括:短竹筒1、细铁丝2、固定毛竹竿3、固定斜拉绳4、第一固定圈5、第二固定圈6、防滑圈7。
细铁丝2将多个短竹筒1紧致串联成一个竹筒圈,竹筒圈的直径不超过2000mm,大小不一的竹筒圈构成组合圆环形的浮岛载体,短竹筒1的数量、各个竹筒圈的直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个竹筒圈的间距为150mm—200mm;六根细铁丝2分别由外到内穿过每个竹筒圈上的某个短竹筒1,细铁丝2的一端汇集于组合圆环的中心并拧成第一固定圈5,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最外层竹筒圈上,使整个组合圆环形载体被六等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4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连接端子
- 下一篇:一种回流搅拌加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