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用曲轴深油孔清洗检漏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5219.9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4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梁挺;施建栋;赵芦英;陈富林;胡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B08B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曲轴 深油孔 清洗 检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曲轴深油孔清洗检漏堵装置。
背景技术
曲轴是各种动力机械的主要部件,在工作时为了能自动润滑各个运动部位,设计时设置深油孔润滑系统,有径向孔、轴向孔和斜油孔。油孔形式有串孔、沉孔,不需润滑的孔端设置封堵。
油孔系统清洗和润滑的传统成熟工艺是:将煤油气化成煤油汽雾,再用喷雾枪,将煤油气雾往油孔内喷射,观察煤油气雾从各油孔喷出情况,煤油气雾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利用,能源浪费量大;喷射时会对空气产生污染,危害操作者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专用曲轴深油孔清洗检漏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专用曲轴深油孔清洗检漏堵装置,其包括出曲轴、曲轴座、泵、电磁阀、吸液过滤器、进液管、出液管、分流器、支路、储油箱、泄流阀,曲轴的短头主轴颈插入曲轴座,泵一端通过进液管连接吸液过滤器,吸液过滤器安装在检液池内,泵另一端通过出液管连接分流器,分流器通过支路连接曲轴座,曲轴座下设置储油箱,在检液池上设置泄流阀。
在出液管上设置压力表。
在分流器上设置可调溢流阀,可调溢流阀通过溢流管连接检液池。
工作原理是:将曲轴产品的短头主轴颈插入产品座,利用曲轴自重力压紧,利用曲颈扇板端面与产品座端面啮合自行密封。
开通泵和电磁阀电源,泵运转工作,电磁阀为开启状态。在泵的作用下,吸液过滤器从检液池中吸入液体,经进液管后进入泵内增加压力,压力液体经出液管排出,出液管上设置压力表:
1、可测量和控制出液管压力,经分流器后,可分n支路进行作业生产(根据工作能力范围,本装置设置了支路,每支路装有压力表
2、可以测量和控制支路的压力,每支路可设置n个工位(本装置设置了5个工位),压力液体按曲轴工作时润滑油流动路线,从主轴颈油孔进入曲轴产品油孔系统,各个润滑油口排出,流入储油箱,观察各个排出口液体的形状,判断油路堵塞情况。检测油堵过程中,同时清洗了油孔。多余流量的液体经可调溢流阀排入储油箱。
3、当非满负荷工作时,可关闭空余支路的电磁阀,调节溢流阀控制。
4、当支路非满负荷检测时,空缺位置需放置相同规格型号的产品。
5、液池内的液体过多或需更换液体时,开启15(泄流阀)卸液。
改进了油孔系统清洗和检油堵工艺,不再汽化煤油,又可使煤油多次重复使用,可同时对多支曲轴进行清洗检漏堵工序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煤油用量,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程度,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组合了油孔系统清洗和检测油堵工序,可节省油孔清洗工序;
2.利用产品自重力压紧,利用产品曲颈扇板端面与产品座端面啮合自行密封;
3.改进检测工艺,不再汽化煤油,降低煤油气对工作环境的影响,改善检测油堵工序的工作环境;
4.可重复多次使用煤油,节省燃油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专用曲轴深油孔清洗检漏堵装置,其包括出曲轴13、曲轴座12、泵1、电磁阀9、吸液过滤器8、进液管3、出液管2、分流器6、支路11、储油箱10、泄流阀,曲轴13的短头主轴颈插入曲轴座12,泵1一端通过进液管3连接吸液过滤器8,吸液过滤器8安装在检液池14内,泵1另一端通过出液管2连接分流器6,分流器6通过支路11连接曲轴座12,曲轴座12下设置储油箱10,在检液池14上设置泄流阀15。在出液管上设置压力表7。在分流器6上设置可调溢流阀5,可调溢流阀5通过溢流管4连接检液池14。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5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