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橡胶套硫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8312.5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9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敏;陈贤义;陈国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4 | 分类号: | B29C3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套 硫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套的硫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制造汽车传动带或汽车风扇带用的橡胶套时,需要通过硫化装置进行硫化处理。现有硫化装置径向从内至外通常包括:内模、气囊以及外模。但有些产品制造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外模,而是借助气囊的外侧厚度较大来起支撑作用。
在硫化过程中,气囊充气后径向向内压在橡胶套上,以向橡胶套施加压力;硫化过程完成后,气囊放气,并与橡胶套分离。但橡胶套与气囊都是橡胶产品,容易在硫化过程中产生粘黏,从而降低模具使用寿命、延长工序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产品良品率。
为了便于气囊与橡胶套的分离,下面两件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分别揭示了相关技术方案和措施:第一种方案,参见第CN95115667.5号,其揭示了在硫化装置的模具表面设置有特氟龙(Teflon)颗粒物/成分,以增加模具的光滑程度;第二种方案,如第CN201220105868.4号所揭示,其在硫化过程中,相应模具表面采用特氟龙浸涂的布,以增加模具的光滑程度。但上述第一、第二种方案中,特氟龙与模具的结合方式较为困难,导致生产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橡胶套硫化装置,在硫化过程完成后,该硫化装置可便捷有效的与橡胶套进行分离,且其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套硫化装置,包括内模和气囊,橡胶套设置在内模上,其特征在于:硫化装置还包括特氟龙薄膜,特氟龙薄膜贴合在气囊的靠近内模的内表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气囊的内表面具有齿形,且特氟龙薄膜为无孔薄膜;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气囊的内表面为光滑表面,且特氟龙薄膜具有多个气孔。
每个气孔的直径尺寸范围为0.001-0.005英寸,优选0.003英寸。
多个气孔的密度范围为290-350个/英寸2,优选320个/英寸2。
所述橡胶套硫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气囊的外表面的、用于支撑气囊的外模。
气囊主要以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或氟橡胶为基体而制成。
橡胶套主要是以乙丙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或氢化丁腈橡胶而制成的弹性体制品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所提供的橡胶条硫化装置,通过在气囊的靠近内模的内表面贴合特氟龙薄膜,利用特氟龙薄膜自身的不易粘黏的特性,在硫化过程结束后,气囊与橡胶套可实现便捷有效的分离。另外,该橡胶套硫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应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橡胶套硫化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圈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对应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橡胶套硫化装置1,在径向上从内至外包括内模3、特氟龙薄膜5、气囊7和外模9。橡胶套(图未示)设置在内模3上,其主要是乙丙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等等各种弹性体制品;在硫化工序中,气囊7充气后便会径向向内给橡胶套施加压力,进行硫化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8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分体安装公路护拦板
- 下一篇:一种便于自动布放与回收的新型路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