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9977.8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6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市金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5/458 | 分类号: | H02M5/45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佳民 |
地址: | 25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尤其涉及一种三相电机用变频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变频器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到80年代在主要工业化国家广泛使用。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加强,变频器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约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企业才开始认识变频器的节能及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国外变频器大量涌进中国市场。随着国内企业对变频器认识的深入和大量外国产品的入境,使我国变频器市场得以快速启动。
变频器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技术产品,在国外变频器占据我国市场的同时,国内变频器的研制和生产也在艰难中向前发展。从技术上讲,现有的变频器是“交-直-交”结构,即:三相交流电进来,经过整流滤波,变换为直流,直流经过功率部分再转换成电机所需的交流,其中“直流”部分带来很多毛病,如:高压电解电容成本高,不耐高温,体积大,功率因素低等,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器,去掉了电解电容,耐高温,体积小,功率因素高,并且可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器,包括三相整流电路,所述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端一路通过电压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通过驱动电路与功率输出电路连接,所述三相整流电路另一路直接连接功率输出电路,输出所需频率的交流电。
尤其的,三相整流电路一路输出的整流电压的凹陷由并联其上的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然后输送至控制电路,三相整流电路另一路直接连接功率输出电路,由控制电路驱动功率输出电路整流后电压进行功率补偿,并得到所需频率交流电。因此本实用新型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的整流电压没有用大容量电容滤波而直接经功率输出电路后输出所需频率交流电,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更进一步的,三相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三相整流电路和第二三相整流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二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第一三相整流电路通过第一电压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整流电路通过第二电压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第一三相整流电路和第一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控制电路的大电流下的电压检测,第二三相整流电路和第二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控制电路的小电流下的电压检测,以减少负载波动影响到电压的检测。
更进一步的,三相整流电路直接连接功率输出电路,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的整流电压的凹陷由并联其上的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并联在第一三相整流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之间,该电路由第一检测上电阻和第一检测下电阻构成,第一检测上电阻和第一检测下电阻的连接节点引出与控制电路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电路并联在第二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端,该电路由第二检测上电阻和第二检测下电阻构成,第二检测上电阻与第二检测下电阻的连接节点引出与控制电路连接。
更进一步的,功率输出电路包括若干功率输出单元,且每个功率输出单元均通过驱动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
更进一步的,驱动电路为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连接,输出端与功率输出电路连接。
更进一步的,功率输出电路为场效应管、IGBT或IPM功率模块。
更进一步的,功率输出电路包含三组功率输出单元,每组功率输出单元对应输出三相电机中的一相,每组功率输出单元为上下半桥结构。
本发明优选每组功率输出单元的第一光电耦合器的2脚与控制电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3脚接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6脚与7脚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8脚通过第一二极管与电源VCC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6脚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5脚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三相整流电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变频器输出接线端子连接,变频器输出接线端子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6脚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的2脚与控制电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的4脚接地,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8脚与电源VCC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的5脚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三相整流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市金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滨州市金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9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