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发单垂尾式飞机后体吹气式整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0016.9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0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马经忠;李泰安;胡志东;施敬;胡杨;肖毅;曾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1/02 | 分类号: | B64C21/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单 垂尾式 飞机 吹气 整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气动外形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发单垂尾式飞机后体吹气式整流装置。
背景技术
双发单垂尾式飞机,是指有两个发动机,单个垂尾的飞机,对一般双发单垂尾式而言,飞机后体两个机尾罩之间间隙小,气流紊乱,很容易产生气流分离,在飞机后体上产生压力脉动,对飞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旨在改善飞机后体流场分离特性,降低压力脉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双发单垂尾式飞机后体吹气式整流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发单垂尾式飞机后体吹气式整流装置,包括一个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包括左支管、右支管,两支管分别位于两侧飞机机尾罩与飞机垂尾座之间,两支管的两个进气口位于飞机机尾罩上方,两支管在两侧飞机机尾罩与飞机垂尾座侧壁之间延伸,在飞机垂尾座的后方两支管合并为一个排气口,使得整个导流管呈V型结构。
所述左、右支管的两个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之和为排气口横截面积的1.2~1.3倍。
所述左支管、右支管的外部与内部均呈平滑曲线弯曲,所述左支管、右支管中心线进气口与排气口处的曲率半径均大于中间段的曲率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V型结构的导流管从垂尾座两侧引入气流,经导流管合并后在飞机后体两机尾罩之间通过排气口喷出,改善飞机后体流场,降低压力脉动,减少不利影响;
2.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飞机机尾罩,2为导流管,21为左支管,22为右支管,23为第一进气口,24为第二进气口,3为后机身背部,4为飞机垂尾座,5为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发单垂尾式飞机后体吹气式整流装置,包括一个导流管2,所述导流管2包括左、右两支,定义为左支管21、右支管22,左支管21、右支管22分别位于两侧飞机机尾罩1与飞机垂尾座4之间,所述左支管21、右支管22的两个进气口定义为第一、第二进气口23、24,两个进气口位于飞机机尾罩1上方,左支管21、右支管22在两侧飞机机尾罩1与飞机垂尾座4侧壁之间延伸,在飞机垂尾座4的后方两支管合并为一个排气口5,使得整个导流管2呈V型结构。V型结构的导流管2从垂尾座两侧通过左、右支管21、22引入气流,经导流管合并后在飞机后体两机尾罩之间通过排气口5喷出,改善飞机后体流场,降低压力脉动,减少不利影响。
所述左、右支管21、22的两个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之和为排气口横截面积的1.2~1.3倍。
所述左支管21、右支管22的外部与内部均呈平滑曲线弯曲,所述左支管21、右支管22中心线进气口与排气口处的曲率半径均大于中间段的曲率半径。
为了保证导流管具有足够的空气流量,用于吹除低能分离区气流,同时也应注意其尺寸不宜太大,否则影响飞机全机升阻特性。通过多次参数对比分析及试验验证,最终将两个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之和设计为排气口横截面积的1.2~1.3倍。同时,为了保证进入导流管管道内的流场不发生分离,以防降低气流能量,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管道面积分布,对管道的空气进行加速,提高吹气装置出口气流的速度。因此,将进气口与排气口处的中心线曲率半径设计的均大于中间段的曲率半径,且满足进气口面积之和为排气口面积的1.2~1.3倍,能满足上述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00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椒银鱼酱锅巴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杂粮面条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