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复合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0125.0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9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平;聂立军;杨慧容;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电气输配电有限公司;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H01B11/06;H01B7/29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51148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是指一种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在通信传输网络中,光缆和电缆一般都单独敷设,光缆用于传输光信号,电缆用于设备电力供电。维护成本高,在很多场合,如通信综合布线系统中,设备同时需要传输光信号和电能传输,工作人员协调困难,供电可靠性差,维护成本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使用、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的光电复合缆,可用于基站、机房、小区内布线等场合,并且这种通信光电复合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抗紫外线性强,耐低温性好,环保阻燃型好,屏蔽效果好,保证电路的通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所述缆芯由内至外依次包覆镀锡铜丝编织层、隔氧带以及阻燃抗UV的PVC护套;所述缆芯包括光缆单元、电缆单元以及填充材料,所述光缆单元与电缆单元之间设有所述填充材料;
所述光缆单元包括光纤,所述光纤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阻水层、松套管、纤维加强件以及阻燃聚乙烯护套;
所述电缆单元包括N条镀锡铜导体,N≥2,其中N-1条镀锡铜导体外包覆有一个PVC绝缘套;
所述填充材料为环保型的阻燃填充绳。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为4~12芯的光纤。
进一步地,所述镀锡铜导体为多股镀锡铜丝束合或复绞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缆芯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之间设有一层铝塑复合带,所述铝塑复合带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之间设有一引流线,所述引流线为铜合金或铜绞合的导体。
本实用新型以光单元、电力绝缘线芯和一根地线以一定节距绞合成缆芯,其中,导体为镀锡铜多股镀锡铜丝束合或复绞而成,这样的结构,柔软,方便敷设。填充材料选用环保阻燃填充绳,绕包带选用具有屏蔽效果的铝塑复合带、引流线或其他具有屏蔽效果的材料,之后在绕包或编织一层金属屏蔽,双层屏蔽,可更加有效的防止干扰周围其他的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材料均采用环保型材料,均符合ROHS指令要求,耐温范围在-40~9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光缆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缆芯由内至外依次包覆镀锡铜丝编织层1、隔氧带2以及阻燃抗UV的PVC护套3;缆芯包括光缆单元4、电缆单元以及填充材料5,光缆单元4与电缆单元之间设有填充材料5,该填充材料5为环保型的阻燃填充绳。
如图2所示,光缆单元4包括4~12芯的光纤41,光纤41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阻水层42、松套管43、纤维加强件44以及阻燃聚乙烯护套45;
电缆单元包括N条镀锡铜导体61,N≥2,其中N-1条镀锡铜导体61外包覆有一个PVC绝缘套62;其中未包覆PVC绝缘套62的镀锡铜导体61为地线,并且,镀锡铜导体61为多股镀锡铜丝束合或复绞而成,这样的结构,柔软,方便敷设。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缆芯与镀锡铜丝编织层1之间设有一层铝塑复合带7,铝塑复合带7与镀锡铜丝编织层1之间设有一引流线8,引流线8为铜合金或铜绞合的导体,从而,有屏蔽效果的铝塑复合带7和引流线再配合镀锡铜丝编织层1,双层屏蔽,可更加有效的防止干扰周围其他的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材料均采用环保型材料,均符合ROHS指令要求,耐温范围在-40~90℃,可用于基站、机房和、小区内布线等场合,并且这种通信光电复合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抗紫外线性强,耐低温性好,环保阻燃型好,屏蔽效果好,保证电路的通畅。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电气输配电有限公司;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电气输配电有限公司;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0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