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自动反冲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0461.5 | 申请日: | 2014-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8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秦彦峰;贺旭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8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自动 冲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管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管道自动反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矿井管路使用年限较长,老化较为严重,管路内有大量的水垢积聚并且锈皮大量脱落,再加上井下水质较差,长期使用后,积聚的大量杂物会造成的管路堵塞、液压支架喷雾不畅以及采煤机机组冷却水供应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面生产和工作环境,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机组的正常运行。在处理管路内杂质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较长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降低了劳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矿井管路长期使用后,积聚的大量杂物会造成管路堵塞、液压支架喷雾不畅以及采煤机机组冷却水供应不足等问题,而提供一种管道自动反冲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道自动反冲洗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反冲洗管和过滤外壳,过滤外壳的一侧与进水管连接相通、另一侧与出水管连接相通,进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出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反冲洗管的一端与进水管连接相通、另一端与出水管连接相通,其中,反冲洗管与进水管的连接处位于进水管上进口与第一阀门之间的位置,反冲洗管与出水管的连接处位于出水管上过滤外壳与第二阀门之间的位置,反冲洗管上设有第三阀门;过滤外壳内还设有过滤网罩,过滤网罩的开口端与出水管的管口连接,过滤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污水管,排污水管上设有第四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矿井下管路长期使用后,积聚的大量杂物造成管路堵塞时,此时将进水管及出水管上的第一、二阀门关闭,并将反冲洗管上的第三阀门打开,水流由反冲洗管进入过滤网罩中,对过滤网罩中积聚的杂物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污水积聚在过滤外壳中,此时打开与过滤外壳相连的排污水管上的第四阀门,污水由排污水管排出,反冲洗结束后,关闭反冲洗管以及排污水管上的第三、四阀门,并将进水管、出水管上的第一、二阀门打开,管路水流正常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二阀门为闸阀,所述的第三、四阀门为球阀。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可以将管路清洗工作变得便捷轻松,只需一人每日利用较短时间便可完成对管路的冲洗,保证管路内水流畅通、支架喷雾的正常运行以及采煤机的冷却效果。大大节省了人力及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面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和有益效果:
1)利用四个阀门以及一根反冲洗管和一根排污水管构成简易装置,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反冲洗,在除去管路杂质的同时对支架喷雾以及采煤机进行了保护,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装置消除了管路水流中大量杂质,保证了液压支架喷雾的正常运行,大幅度的提高了工作面的降尘效果,为工作面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粉尘的吸入,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科学,操作简单,省人省时,可以为工作面生产节省出更多的人力,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出水管、3-反冲洗管、4-过滤外壳、5-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过滤网罩、9-排污水管、10-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及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管道自动反冲洗装置,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反冲洗管3和过滤外壳4,过滤外壳4的一侧与进水管1连接相通、另一侧与出水管2连接相通,进水管1上设有第一阀门5,出水管2上设有第二阀门6;反冲洗管3的一端与进水管1连接相通、另一端与出水管2连接相通,其中,反冲洗管3与进水管1的连接处位于进水管1上进口与第一阀门5之间的位置,反冲洗管3与出水管2的连接处位于出水管2上过滤外壳4与第二阀门6之间的位置,反冲洗管3上设有第三阀门7;过滤外壳4内还设有过滤网罩8,过滤网罩8的开口端与出水管2的管口连接,过滤外壳4的底部设有排污水管9,排污水管9上设有第四阀门10。
具体实施时,进水管1的进口上安装有5寸变B50三通,第一、二阀门5、6为5寸闸阀,第三、四阀门7、10为B50球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04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