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大电接点压力表触点容量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0482.7 | 申请日: | 2014-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郑云瑞;赵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5/08 | 分类号: | H02H5/08;F04B49/0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8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大 接点 压力表 触点 容量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增大电接点压力表触点容量电路。
背景技术
在各类大型设备中,由于润滑系统是强制润滑的,润滑泵站电接点压力表触点的可靠性非常重要。目前工程上的电接点压力表因触点接触面小、触点压力小造成触点烧坏,使欠压或过压保护失效,设备因供油不足、漏油等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使设备报废等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电接点压力表触点容量不足的问题、保证润滑系统在规定范围内工作,而提供一种增大电接点压力表触点容量电路。该电路适用于各类电接电点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增大电接点压力表触点容量电路,包括交流电源、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可控硅、限流电阻、中间继电器、电接点压力表超压触点和电接点压力表欠压触点,其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可控硅和中间继电器三者依次串联后连接于交流电源两端;第二整流二极管并联在中间继电器的两端;电接点压力表超压触点和电接点压力表欠压触点并联,然后第三整流二极管、电接点压力表超压触点和电接点压力表欠压触点并联的整体、限流电阻三者依次串联后再并联在第一整流二极管和可控硅串联整体的两端。第三整流二极管、限流电阻与可控硅形成触发电路;第一整流二极管与可控硅阴极阳极、中间继电器形成工作回路;中间继电器与第二整流二极管形成维持回路。
使用时,以欠压为例,当装置带电后,因油泵无压力,电接点压力表欠压触点闭合,因为为其提供的电源为单相交流电,在交流电的正半周,由流经中间继电器,再经第三整流二极管整流,经电接点,限流电阻至可控硅触发极,触发极得到脉冲触发,可控硅导电,中间继电器得电吸合。在交流电的负半周,第三整流二极管无脉冲,可控硅因得反向电而截止,中间继电器断电,但中间继电器两端产生的高压经第二整流二极管形成回路,保持中间继电器吸合,在下一个正半周到来时,第三整流二极管再次触发可控硅的触发极,使可控硅导通,保证中间继电器吸合,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接安全回路中,使设备主控部分断电停止运行,只有当压力达到规定范围内,中间继电器才会释放,使中间继电器的常闭闭合,接通安全回路,设备才能正常运行,这就实现了欠压保护。
本实用新型电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有效增大了电接点压力表触点的容量,解决了因触点面积小、压力小、电流大、易烧坏,使欠压、超压保护失效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D1-第一整流二极管、D2-第二整流二极管、D3-第三整流二极管、D4-可控硅、R-限流电阻、KA-中间继电器、YLJ2-电接点压力表超压触点、YLJ3-电接点压力表欠压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增大电接点压力表触点容量电路,包括交流电源、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可控硅D4、限流电阻R、中间继电器KA、电接点压力表超压触点YLJ2和电接点压力表欠压触点YLJ3,其中,第一整流二极管D1、可控硅D4和中间继电器KA三者依次串联后连接于交流电源两端;第二整流二极管D2并联在中间继电器KA的两端;电接点压力表超压触点YLJ2和电接点压力表欠压触点YLJ3并联,然后第三整流二极管D3、电接点压力表超压触点YLJ2和电接点压力表欠压触点YLJ3并联的整体、限流电阻R三者依次串联后再并联在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可控硅D4串联整体的两端。
具体实施时,所述的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均选用ZC85A-5A/900V型,中间继电器KA选用直流110V型,限流电阻R选用10K/5W,可控硅D4选用3CJ-5A/900V。此外,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电路封装在由防静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密封壳体内的,如防静电胶木壳体,以此来增强电路的灵敏度。该壳体上根据实际需要设有若干接线柱,用来连接电源及本实用新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0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页槽一次性成型门边
- 下一篇:离心式卸车机的制造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