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验电书写两用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0835.3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5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华;张成效;赵慧斌;张志明;张雅婷;王铁宝;武斌;姜峰;王玮;王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29/08 | 分类号: | B43K29/0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写 用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验电书写两用笔。
背景技术
电气测量中经常遇到的事,是在测量各种电气参数后,加以记录。测试人员除备所需电气测量仪器外,还要携带书写笔,记录表格或纸张。验电笔、书写笔是测试人员常用的两支笔。如能将两笔合二为一,则会极大的方便验电作业人员,但是目前现有的验电书写两用笔存在着结构不够合理,使用不够方便(如验电时需要将书写端收回,触摸钮与书写端有干涉等)的技术问题,影响了验电人员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验电作业领域缺乏一种能够有效实现验电与书写一体化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验电书写两用笔。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验电书写两用笔,包括笔管以及安装在笔管前端的测笔杆;笔管内部由前向后顺次安装有降压电阻、警示氖灯、缓压弹簧;笔管的末端通过一个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连接头连接有管状笔体,管状笔体内设的笔芯从管状笔体前端穿出;所述连接头的中部直径大于笔管与管状笔体的外径;连接头的一端与缓压弹簧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把电气测量中要用的验电笔和书写笔结合起来,方便测量作业。验电书写两用笔(图1)整体的一半是验电笔,另一半是书写笔。进行验电时,用手握住连接头部分,由于连接头中部外径大于笔管和管状笔体的外径,因此连接头的中部凸出,可以很容易的与操作者的手部接触,在测电过程中形成回路;整个连接头的中部都凸出于笔管和管状笔体,使用者随时握住笔管和管状笔体的末端都能够实现与连接头的接触,方便了使用。书写与验电功能分别位于两用笔的两端,二者可以互不干涉;验电时书写端无需收回,使用过程更加简化。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与连接头连接的笔管以及管状笔体的末端口内壁也设有内螺纹;连接头与笔管以及管状笔体通过螺纹相连接。
笔管与管状笔体与连接头螺纹连接,方便了笔管与管状笔体内部元件的更换,而且整个两用笔更呈现出一个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能验电,又能书写,现场作业使用方便,有利功效。连接头的结构在实现了与书写笔的连接的同时方便了验电,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测笔杆,2-降压电阻,3-警示氖灯,4-缓压弹簧,5-连接头,6-笔芯,7-管状笔体,8-笔帽,9-笔管,10-窥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验电书写两用笔,包括笔管9以及安装在笔管9前端的测笔杆1;笔管9内部由前向后顺次安装有降压电阻2、警示氖灯3、缓压弹簧4;笔管9的末端通过一个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连接头5连接有管状笔体7,管状笔体7内设的笔芯6从管状笔体7前端穿出;所述连接头5的中部直径大于笔管9与管状笔体7的外径;连接头5的一端与缓压弹簧4紧密接触。
所述连接头5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与连接头5连接的笔管9以及管状笔体7的末端口内壁也设有内螺纹;连接头5与笔管9以及管状笔体7通过螺纹相连接。
所述连接头5的截面呈“十”字型。截面呈“十”,连接头5水平两端分别与管状笔体7和笔管9连接;垂直两端(实际为一圆盘状结构)作为验电笔的触摸钮。
所述管状笔体7的前端还设有笔帽8。
笔管9上与警示氖灯3对应的位置设有窥视孔10用于观察警示氖灯3。
连接头5用金属材料制造,是一丝对:一头的阳螺纹拧入笔管9,与缓压弹簧4接触,是验电笔的触摸钮;另一头的阳螺纹拧入笔体7,是书写笔的笔尾盖。使用时,正用,手握导电的连接头5,使测笔杆1触及被测物。同时眼观窥视孔10,亮则是被测物带电;不亮则是被测物不带电。反用,拔下笔帽8,便可书写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0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