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用的节能网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2916.7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丽 |
主分类号: | F24F13/00 | 分类号: | F24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用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节能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空调用的节能网。
背景技术
空调在现代企业及生活环境改善方面的应用极为普遍,对于某些生活环境或生产工序更是不可缺少的。就空调系统而言,凭借集中供冷供热效率高、便于管理、节省投资等原因,是现代大型建筑物的配套设施之一。但是,空调是在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耗能比最大,每年正常供暖或供冷季节的电费中,空调耗电占 50% 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电能消耗。
空调系统一般是按照最大冷热负荷进行选型设计,而全年能够达到最大冷热负荷的天数非常少,造成空调系统大多数时间是在低于机组额定负荷即部分负荷状态下运行,造成了电能极大的浪费。
对于目前的空调节能方面,也有许多相关的节能装置,但这些节能装置结构复杂。如果是外部购买的节能装置,还需要拆卸空调后再进行安装。或者是在空调组装时,就已经将节能装置安装在空调内部,但是会使整个空调的体积大,不利于空间的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安装工序,使空调的组装效率降低。而这些节能装置成本相对较高,工艺复杂,节能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用的节能网,该节能网采用粘土制成陶瓷面板,并在陶瓷面板上设置成蜂窝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空调用的节能网,该节能网安装于空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拉紧带或螺丝固定,所述节能网是通过粘土粉末烧制而成的、可发射红外线的陶瓷体,其网面呈蜂窝状,蜂窝孔为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节能网四角设有螺丝孔。
进一步的,所述节能网纵横向的中部设有若干挂钩孔。
进一步的,所述节能网厚度在2~5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蜂窝孔的形状至少包括正六角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体的主要成分为低密度的聚乙烯。
进一步的,两个相邻蜂窝孔之间的距离在1~3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空调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网,能有效的节约电能,平均气温在处于不升不降的状态下,即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很大差值的情况下,还是实现了节省百分之17.7的大幅度电量。
2.安装方便,一块薄面板,通过螺丝或者拉紧带就可以安装。
3.制冷的效果低于人体感官的2~3度,制热效果高于人体感观的2-3度,即使高于或是低于设定温度,也能产生节约电费的效果。
4.安装在空调的进风口处,可以过早冷却气体,从而减少了压缩机进行液化的负荷,所以能够减少电力的消耗。
5.可发射红外线的陶瓷体,红外线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了微弱的震动相遇,使得分子进行微粒化。在空气中进行微粒化之后,再室外放置的室外机器与空气中的水的接触面积进行扩大之后,随着接触热交换机的脚板面积越来越大,交换率就越高。
6.本实用新型空调用的节能网还可以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使外部进入室内的空气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用的节能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蜂窝孔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网挂设于空调的出风口处。
图4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网一角的螺丝孔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网纵向中部的挂钩孔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任意两个蜂窝孔之间的距离。
图7为水分子被红外线作用前后产生的变化图。
图8为接触到陶瓷的水的核磁共振图。
图9为非接触到陶瓷的水的核磁共振图。
附图中标记:节能网1;空调3;蜂窝孔11;螺丝孔12;挂钩孔13;两个相邻蜂窝孔之间的距离14;出风口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请参照附图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用的节能网,该节能网是一块网板,一体成型,安装于空调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31,其四角设有螺丝孔12(图4所示),所述节能网1纵横向的中部设有若干挂钩孔13(图5所示),通过拉紧带或螺丝固定,所述节能网1是通过粘土粉末烧制而成的、可发射红外线的陶瓷体,其网面呈蜂窝状,蜂窝孔11为通孔,所述节能网1厚度在2~5mm之间,该厚度较薄,不会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而且重量也是控制在200~500 g之间,不会因为节能网的重量使空调前端的出风口31发生变形,或对空调造成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丽,未经张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29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