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防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3357.1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文森特阀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4 | 分类号: | F16K15/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涂三民 |
地址: | 21416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防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装置,尤其是一种消防止回阀。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日渐繁多,消防车尤为重要。而对于消防车载泵的止回阀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于止回阀的质量,而且对于止回阀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本止回阀是使用在消防车载泵上起止回作用的功能,防止介质的倒流,保护车载泵不受损坏。
目前市场上的止回阀不能实现大流量,密封压力无法实现PN3.0mpa,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无法密封,损坏车载泵,产生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并可以防止在灭火的过程中由于介质倒流损坏车载泵的消防止回阀。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防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顶丝、第一阀轴、第二阀轴、扭簧、阀瓣与横梁,在阀体上设有流道,在流道前端位置的阀体的直径方向上设有横梁,在横梁的背面以及横梁的背面位置的阀体上固定有阀座,在横梁后方的阀体上开设有第一上螺纹孔、第二上螺纹孔、第一下螺纹孔与第二下螺纹孔,所述第一阀轴的上端插在第一上螺纹孔内,第一阀轴的下端插在第一下螺纹孔内,所述第二阀轴的上端插在第二上螺纹孔内,第二阀轴的下端插在第二下螺纹孔内,在第一上螺纹孔、第二上螺纹孔、第一下螺纹孔与第二下螺纹孔内均螺接有顶丝,顶丝将所述第一阀轴与第二阀轴在阀体内定位,在第一阀轴上转动安装有两块阀瓣,阀瓣与所述阀座配合,在第一阀轴上安装有扭簧,扭簧的第一末端与阀瓣相抵,扭簧的第二末端固定在第二阀轴上。
在两块阀瓣之间的阀轴上设有垫圈。
所述横梁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呈宽度逐渐增大设置。所述横梁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横梁的前端宽度为阀体外圆直径的3%~6%,横梁的后端宽度为阀体外圆直径的7%~12%。
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与成本低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防止在灭火的过程中由于介质倒流损坏车载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消防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座2、顶丝3、第一阀轴4、第二阀轴5、扭簧6、阀瓣7与横梁8,在阀体1上设有流道,在流道前端位置的阀体1的直径方向上设有横梁8,在横梁8的背面以及横梁8的背面位置的阀体1上固定有阀座2,在横梁8后方的阀体1上开设有第一上螺纹孔、第二上螺纹孔、第一下螺纹孔与第二下螺纹孔,所述第一阀轴4的上端插在第一上螺纹孔内,第一阀轴4的下端插在第一下螺纹孔内,所述第二阀轴5的上端插在第二上螺纹孔内,第二阀轴5的下端插在第二下螺纹孔内,在第一上螺纹孔、第二上螺纹孔、第一下螺纹孔与第二下螺纹孔内均螺接有顶丝3,顶丝3将所述第一阀轴4与第二阀轴5在阀体1内定位,在第一阀轴4上转动安装有两块阀瓣7,阀瓣7与所述阀座2配合,在第一阀轴4上安装有扭簧6,扭簧6的第一末端与阀瓣7相抵,扭簧6的第二末端固定在第二阀轴5上。
在两块阀瓣7之间的阀轴4上设有垫圈9。
所述横梁8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呈宽度逐渐增大设置。所述横梁8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横梁8的前端宽度(即等腰梯形的上底边宽度)为阀体1外圆直径的3%~6%,横梁8的后端宽度(即等腰梯形的下底边宽度)为阀体1外圆直径的7%~12%。
该止回阀的第一阀轴4、第二阀轴5和阀体1通过各自的顶丝3定位固定。四氟垫圈9以及扭簧6的第一末端装在第一阀轴4上,扭簧6的第二末端固定在第二阀轴5上。
阀瓣7通过第一阀轴4定位连接。阀瓣7和阀座2自然线密封(弹簧5弹力使得介质顺流需要压力才能使之工作),阀座2由橡胶通过硫化工艺在横梁8的背面以及横梁8的背面位置的阀体1上形成,使之有更加优越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这是一种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7的装置,阀瓣7围绕阀体1内的阀轴4旋转的止回阀。介质顺流时,阀瓣7受介质冲击并克服扭簧5的弹力旋转张开,介质可流通。介质逆流时,阀瓣7受介质冲击和阀座2密封,介质不可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文森特阀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文森特阀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33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厄洛替尼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南暗罗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