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激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3571.7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0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玉;张炜;杨正伟;田干;孟祥兵;王冬冬;陶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玉 |
主分类号: | F21V11/04 | 分类号: | F21V11/04;G01N25/72;G01N25/20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康凯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激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激励装置。
背景技术
脉冲红外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一般采用两个高能闪光灯作为热激励源,对试件施加宽为2-5毫秒的瞬时高能量热流脉冲激励,利用瞬时高能量热流脉冲在存在缺陷或损伤的构件及材料内部传导的不均匀性、热波流的反射和堆积引起的表面温度差异进行红外成像,通常在红外热像仪上进行红外成像,并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而进行损伤的检测和探伤。
然而闪光灯闪光产生的瞬时高能量热流脉冲并不是理想的脉冲,闪光灯闪光后往往还有较大的余热,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辐射出较强的红外辐射光线,这些红外光线会通过试件表面叠加和反射到红外热像仪上,对红外热像仪的精确成像和图像处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是晚霞效应。
晚霞效应会严重影响检测效果,因此,如何设计并研制能够有效阻隔闪光灯晚霞效应的热激励装置,是脉冲红外检测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激励装置,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脉冲红外检测时产生的晚霞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激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闪光灯,还包括:计算机、电磁控制装置、闪光灯控制装置和遮光片;其中,所述计算机的第一条链路连接所述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电磁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遮光片的位置状态;所述计算机的第二条链路连接所述闪光灯控制装置,所述闪光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闪光灯,所述闪光灯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闪光灯的触发。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片为百叶窗式,其中所述遮光片包括至少三个遮光子片,每片所述遮光子片通过细线相连接。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闪光灯被闪光灯控制装置触发闪光时,所述遮光子片与所述闪光灯垂直;当所述闪光灯结束闪光时,所述遮光子片与所述闪光灯平行。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控制装置包括铁芯、线圈、衔铁和复位弹簧;连接所述遮光子片的细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衔铁;所述铁芯外套所述线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激励装置,当闪光灯闪光结束时,遮光子片与闪光灯平行,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脉冲红外检测时产生的晚霞效应,提高了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激励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激励装置的闪光灯和遮光片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激励装置的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激励装置的遮光片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激励装置的遮光片关闭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闪光灯;12:计算机;
13:电磁控制装置;14:闪光灯控制装置;
15:遮光片;31:遮光子片;32:细线;
41:铁芯、42:线圈;43:衔铁;4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激励装置,热激励装置是脉冲红外检测的最重要的设备,通常采用高能闪光灯作为热激励源,下面将以具体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闪光灯的数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激励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激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闪光灯11、计算机12、电磁控制装置13、闪光灯控制装置14和遮光片15。其中,如图1所示,计算机12的第一条链路连接电磁控制装置13,电磁控制装置13控制遮光片15的位置状态;计算机的第二条链路连接闪光灯控制装置14,闪光灯控制装置14连接闪光灯11,闪光灯控制装置14控制闪光灯11的触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玉,未经张金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3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灯一体化摄像机外壳结构
- 下一篇:太阳能LED灯串电源装置